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疾病 > 百日咳 > 正文

你的月經血去哪里了?月經量少,大多離不開這7個原因!

2021-02-25 14:19 醫(yī)學教育網
|

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這個月我的大姨媽不正常,量特別少”,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問題,是否應該擔心呢?有必要大驚小怪嗎?月經量少,很多女性并不以為然,而有的往往過于擔憂。關于“你的月經血去哪里了?月經量少,大多離不開這7個原因!”相關內容,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內容:

2

你的月經血去哪里了?月經量少,大多離不開這7個原因!

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這個月我的大姨媽不正常,量特別少”,這時你會聽到旁邊的人說:“我也是,這是有啥問題嗎?是不是卵巢早衰?”。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問題,是否應該擔心呢?有必要大驚小怪嗎?月經量少,很多女性并不以為然,而有的往往過于擔憂。

如何來判斷正常月經?

遇到月經量少,不要慌亂,先明白正常月經是怎樣的,看你是否是真的月經量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判斷月經是否正常:

1.正常周期:21-35天(從上個月例假第一天到下個月例假第一天)

2.正常經期:2-7天(經期不超過7天,不少于2天)

3.正常整個周期月經量:20-60ml(經量明顯少于正常經量的1/2,或少于20ml,或行經時間不足2天,甚或點滴即凈者)

怎樣估算每次的月經量?

估計大家看到數(shù)字,心里還是一頭霧水,覺得和沒說一樣,又不能拿量筒直接測量。那么如何判斷自己的月經量是否正常呢?很簡單,通過經期所用的衛(wèi)生巾數(shù)量我們就能估算出來。

一般來說,把一片日用的正常厚度的衛(wèi)生巾浸透,需要10ml到15ml的量。女性每次換衛(wèi)生巾大多是在衛(wèi)生巾被覆蓋了一半或者一半多的情況下,也就是5ml——8ml左右。

正常的量是20ml——60ml,如果女性是正常更換衛(wèi)生巾,整個經期用4片——12片的量是正常的。

如果每次來月經,月經量連4片衛(wèi)生巾都用不到,每片衛(wèi)生巾都覆蓋不了二分之一,說明月經量太少了。

經量多少與個體差異有很大關系,只要在正常范圍內都不必擔心。

哪些原因導致月經量少?

遇到月經量少首先應該怎么做呢?我們來說說女人這本難念的“經”。以下原因可能導致月經量少:

1.年齡:月經調節(jié)在女性的一生中可能是不同的,在20歲以前,月經可能偏少,當20-30歲,月經可能會變的更有規(guī)律,30歲以后,有的女性可能會變的肥胖,月經會變的不規(guī)律(周期變長,經量變少)。如果量和以前相比沒有突然變化,一般就是正常的,不需要特殊治療,健康規(guī)律的生活就是對卵巢最好的保養(yǎng)。

2.缺乏排卵:有的女性無排卵,這會導致其月經不規(guī)律或月經量少。

3.體重不足:體重不足的女性體內脂肪水平下降,或者過度減肥以致體內脂肪水平下降,體內激素合成、分泌異常,導致月經減少。

4.懷孕:懷孕期間,月經通常會完全停止,但是在懷孕早期,會有著床出血的跡象,有的女性會誤認為是月經,故在有正常性生活并月經推遲且月經量少時進行早早孕測試是必要的。

5.疾病及藥物影響:影響體內激素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綜合征和甲狀腺疾?。挥行┧幬锟赡軙绊懺陆?,如避孕藥、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抗腫瘤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類藥物或放置曼月樂環(huán)(一種緩慢釋放孕激素的節(jié)育環(huán)),此外,雷公藤片、溴隱亭等藥也會引起月經減少。若是因藥物影響而致的月經量少,停藥后可緩慢恢復至正常。

6.生活習慣及精神壓力影響:生活作息無度的女性容易發(fā)生月經量少,因為女性在經期受寒冷刺激,會使盆腔內的血管過分收縮,會出現(xiàn)月經量少的癥狀;嗜食辛辣,體內就會產生大量的熱,這些熱會打破正常的平衡,人體的本能反應就是排出這些熱,月經提前和量多就是熱排出的體現(xiàn),與上火流鼻血是一樣的道理,但是當你的陰血消耗不足以泄熱的時候,勢必轉而出現(xiàn)量少或閉經了;當精神壓力較大或心理有創(chuàng)傷時會影響體內內分泌水平,容易導致月經量少。建議在月經2——4天抽血檢查內分泌的項目,排除是否有內分泌紊亂疾病。

7.子宮內膜受損:各種宮腔手術如人工流產、放環(huán)取環(huán)術損傷子宮基底層內膜或宮腔粘連導致月經過少;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結核也是造成內膜損傷的主要原因。建議月經干凈后復查婦科B超了解內膜情況。

以上為“你的月經血去哪里了?月經量少,大多離不開這7個原因!”全部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想了解更多醫(yī)學疾病類知識,請隨時關注醫(yī)學教育網!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