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Grigg等報告,直徑<10μm(PM10)顆粒物質的原發(fā)性污染與當地兒童出現(xiàn)的非感冒性咳嗽、夜間咳嗽和喘鳴等癥狀相關。改善空氣質量,降低空氣中原發(fā)PM10濃度,利于兒童健康成長。
研究者從當地衛(wèi)生局兒童健康數據庫中隨機選取了4400名年齡為1~5歲的兒童,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別向他們的父母或監(jiān)護人郵寄呼吸癥狀調查表。用Indic-Airviro分散模型評估當地空氣中原發(fā)PM10含量,首先測定50m×50m范圍內的原發(fā)PM10濃度,再結合交通流量、實時風速和風向計算這些顆粒向周圍地區(qū)的擴散情況。
結果顯示,1998年和2001年兒童非感冒性咳嗽的發(fā)生率均為25%,夜間咳嗽發(fā)生率分別為31%和29%,喘鳴的發(fā)生率分別為25%和14%.1998年的原發(fā)PM10平均濃度為1.47μg/m3,2001年為1.33μg/m3。
PM10與非感冒性咳嗽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并且呈現(xiàn)劑量—效應關系。與夜間咳嗽和喘鳴的相關性較弱。
研究者認為,雖然該研究未評估由空氣微粒污染物引起的呼吸癥狀是否會對兒童及其父母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但既往的研究表明,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這些癥狀會影響睡眠和日?;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