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2月31日 14: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六經辯證之太陽病證:
太陽病證,是指邪自外入或病由內發(fā),致使太陽經脈及其所屬臟腑功能失常所出現的臨床證候。太陽,是陽氣旺盛之經,主一身之表,簇攝營衛(wèi),為一身之藩籬,包括足太陽膀胱經和手太陽小腸經。外邪侵襲人體,大多從太陽而入,衛(wèi)氣奮起抗邪,正邪相爭,太陽經氣不利,營衛(wèi)失調而發(fā)??;病由內發(fā)者,系在一定條件下,疾病由陰轉陽,或由表出里。由于病人體質和病邪傳變的不同,同是太陽經證,卻又有中風與傷寒的區(qū)別。
1.太陽經證
太陽經證,是指太陽經受外邪侵襲、邪在肌表,經氣不利而出現的臨床證候。可分為太陽中風證和太陽傷寒證。
(l)太陽中風證
太陽中風證,是指風邪襲于肌表,衛(wèi)氣不固,營陰不能內守而外泄出現的一種臨床證候。
臨床上亦稱之為表虛證。
【臨床表現】發(fā)熱,汗出,惡風,頭痛,脈浮緩,有時可見鼻鳴干嘔。
【證候分析】太陽主表,統攝營衛(wèi)。今風寒外襲肌表,以風邪為主,腠理疏松,故有惡風之感;衛(wèi)為陽,功主衛(wèi)外,衛(wèi)受病則衛(wèi)陽浮盛于外而發(fā)熱;正由于衛(wèi)陽浮盛于外,失其固外開合的作用,因而營陰不能有內守而汗自出;汗出肌腠疏松,營陰不足,故脈浮緩。鼻鳴干嘔,則是風邪壅滯而影響及于肺胃使然。此證具有汗出,脈浮緩的特征,故又稱為表虛證。
這是對太陽傷寒證的表實而言,并非絕對的虛證。
(2)太陽傷寒證
太陽傷寒證,是指寒邪襲表,太陽經氣不利,衛(wèi)陽被束,營陰郁滯所表現出的臨床證候。
【臨床表現】發(fā)熱,惡寒,頭項強痛,體痛,無汗而端,脈浮緊醫(y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
【證候分析】寒邪襲表,衛(wèi)陽奮起抗爭,衛(wèi)陽失去其正常溫分肉,肥腠理的功能,則出現惡寒;衛(wèi)陽浮盛于外,勢必與邪相爭,衛(wèi)陽被遏,故出現發(fā)熱,傷寒臨床所見,多為惡寒發(fā)熱并見。風寒外襲,腠理閉塞,所以無汗;寒邪外襲,太陽經氣不利,故出現頭項強痛;正氣欲向外而寒邪束于表,故見脈浮緊;呼吸喘促乃由于邪束于外,肌腠失宣,影響及肺,肺氣不利所致。因其無汗,故稱之為表實證。
2.太陽腑證
太陽腑證,是指太陽經邪不解,內傳入腑所表現出的臨床證候。
(1)太陽蓄水證
太陽蓄水證,是指外邪不解,內舍于太陽膀胱之腑,膀胱氣化失司,水道不能而致蓄水所表現出的臨床證候。
【臨床表現】小便不利,小腹脹滿,發(fā)熱煩渴、渴欲飲水,水入即吐,脈浮或浮數。
【證候分析】膀胱主藏津液,化氣行水,因膀胱氣化不利,既不能布津上承,又不能化氣行水,所以出現煩渴,小便不利。水氣上逆,停聚于胃,拒而不納,故水入即吐。本證的特點是“小便不利,煩渴欲飲,飲入則吐”。
(2)太陽蓄血證
太陽蓄血證,是指外邪入里化熱,隨經深入下焦,邪熱與瘀血相互搏結于膀胱少腹部位所表現出的;臨床證候。
【臨床表現】少腹急結,硬滿疼痛,如狂或發(fā)狂,小便自利或不利,或大便色黑,舌紫或有瘀斑,脈沉澀或沉結。
【證候分析】外邪侵襲太陽,入里化熱,營血被熱邪煎灼,熱與蓄血相搏于下焦少腹,故見少腹拘急,甚則硬滿疼痛。心主血脈而藏神,邪熱上擾心神則如狂或發(fā)狂。若瘀血結干膀胱,氣化失司,輕則小便自利,重則小便不利,溺澀而痛。瘀血停留胃腸,則大便色黑。
郁熱阻滯,脈道不暢,故脈沉澀或沉結。本證婦女多見,除上述表現外,常兼有經水不調,病經或經閉等瘀熱阻于胞宮的見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