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狀腺腺瘤的發(fā)病機制是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大綱中所包含的內容。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了部分相關信息供學員參考。
1.大體形態(tài)
一般為單發(fā)的圓形或橢圓形腫塊,包膜完整,表面光滑,質韌,多數為直徑在1.5~5cm之間的實性腫塊,部分可呈囊性。切面因組織結構不同,而呈黃白色或黃褐色,有的切面較細膩,有的切面呈蜂窩狀或細顆粒狀,瘤體可發(fā)生壞死、纖維化、鈣化成囊性變。
2.組織學
鏡下觀察發(fā)現,甲狀腺腺瘤的組織學類型不同,可分為濾泡性腺瘤、乳頭狀腺瘤和不典型腺瘤,它們具有某些共同的組織學特點,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病理表現。
(1)共同的組織學特點:
①常為單個結節(jié),有完整的纖維包膜。②腫瘤的組織結構與周圍甲狀腺組織不同。③瘤體內部結構具有相對一致性(變性所致改變除外)。④對周圍組織有擠壓現象。
(2)各種腺瘤的組織學表現:
①濾泡性腺瘤:是最常見的一種甲狀腺良性腫瘤。根據腫瘤的組織形態(tài)又分:
A.胚胎型腺瘤:由實體性細胞巢和細胞條索構成,無明顯的濾泡和膠體形成。瘤細胞多為立方形,體積不大,細胞大小一致。胞漿少,嗜堿性,邊界不甚清;胞核大,染色質多,位于細胞中央。間質很少,多有水腫。包膜和血管不受侵犯。
B.胎兒型腺瘤:主要由體積較小而均勻一致的小濾泡構成。濾泡可含或不含膠質。濾泡細胞較小,呈立方形,胞核染色深,其形態(tài)、大小和染色可有變異。濾泡分散于疏松水腫的結締組織中,間質內有豐富的薄壁血管,常見出血和囊性變。
C.膠性腺瘤:又叫巨濾泡性腺瘤,最多見,瘤組織由成熟濾泡構成,其細胞形態(tài)和膠質含量皆和正常甲狀腺相似。但濾泡大小懸殊,排列緊密,亦可融合成囊。
D.單純性腺瘤:濾泡形態(tài)和膠質含量與正常甲狀腺相似。但濾泡排列較緊密,呈多角形,間質很少。
F.嗜酸細胞瘤:又稱Hurthle細胞瘤。瘤細胞大,呈多角形,胞漿內含嗜酸顆粒,排列成條或成簇,偶成濾泡或乳頭狀。
②乳頭狀腺瘤:良性乳頭狀腺瘤少見,多呈囊性,故又稱乳頭狀囊腺瘤。乳頭由單層立方或低柱狀細胞覆于血管及結締組織來構成。細胞形態(tài)和正常靜止期的甲狀腺上皮相似。乳頭較短,分支較少,有時見乳頭中含有膠質細胞。乳頭突入大小不等的囊腔內,腔內有豐富的膠質。瘤細胞較小,形態(tài)一致,無明顯多形性和核分裂象。甲狀腺腺瘤中,具有乳頭狀結構者有較大的惡性傾向。
③不典型腺瘤:較少見。腺瘤包膜完整,質地堅韌,切面細膩而無膠質光澤。鏡下細胞豐富,密集,常呈片塊狀、巢狀排列,結構不規(guī)則,多不形成濾泡。間質甚少。細胞具有明顯的異形性,形狀、大小不一致,可呈長方形、梭形;胞核也不規(guī)則,染色較深,亦可見有絲分裂像,故常疑為癌變,但無包膜、血管及淋巴管浸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