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關于“閉經的中醫(yī)針灸治療選穴”的相關知識,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了如下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1.體針療法
(1)血枯經閉
治法:養(yǎng)血調經。以任脈及足陽明經穴為主。
主穴:關元、歸來、足三里。
配穴:肝腎不足配肝俞、腎俞、太沖、太溪。氣血虧虛配氣海、脾俞、胃俞等。五心煩熱,潮熱盜汗配太溪。心悸配內關、膻中。納呆者,配中脘。
操作:毫針刺,按虛補實瀉法進行操作,可施灸。
方義:關元為任脈與足三陰經交會穴,可補下焦真元而化生精血。歸來、足三里為胃經穴,可健脾胃而化生氣血,血海充盈,則經自通,月事自能按時而下。
(2)血滯經閉
治法:活血調經。以任脈及足陽明經穴為主。
主穴:中極、合谷、三陰交。
配穴:氣滯血瘀配太沖、血海。痰濕阻滯配豐隆、陰陵泉。寒邪凝滯配腰陽關、命門。胸脅脹滿加膻中、內關。
操作:毫針刺,按虛補實瀉法進行操作,可施灸。
方義:中極為任脈穴,可理下焦,調沖任。合谷行氣以通經。氣調血行,沖任調達,則月事自能按時而下。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可調肝、脾、腎三經而調沖任、通胞脈。
以上“閉經的中醫(yī)針灸治療選穴”來自醫(yī)學教育網,更多中醫(yī)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