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護士資格手機網欄目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中醫(yī)護理技術:縫合傷口處理

2020-04-26 16:54 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教育網小編專門整理了縫合傷口處理如下,請各位考生仔細查看。

操作步驟

1.核對醫(yī)囑,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核對解釋,取得合作。

2.協(xié)助患者取合適的體位,暴露換藥部位,墊橡膠單、治療巾,必要時用屏風或隔簾遮擋,注意保暖。

3.置彎盤于治療巾上,戴手套,解開創(chuàng)面敷料,用手取下外層敷料,內面向上放入彎盤,再用鑷子輕輕順著傷口長軸方向揭取內層敷料和引流條,如分泌物干結黏著敷料,可用生理鹽水浸潤后再揭下,以免損傷肉芽組織和新生上皮。膿液多時用彎盤接取,然后擦凈膿液。

4.清理傷口。

縫合傷口處理:

無感染的縫合切口應按規(guī)定期限拆線,更換敷料。根據患者年齡、切口部位、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張力大小決定拆線時間。

頭、面和頸部3~5天拆線;

下腹部及會陰部5~7天拆線;

上腹部、胸背部 7~10 天拆線;

四肢部10~12天拆線;

腹部的減張縫線,則需14天拆線;

長切口可分批、間隔拆線;

年老體弱者、營養(yǎng)不良者、嬰幼兒拆線時間可酌情延長。

拆線時先用0.5%碘伏棉球由內向外將傷口、線結和周圍5~6cm皮膚消毒2次,待干。檢查切口是否牢固愈合,再拆線。用無菌鑷子夾起縫線結上的線頭,使埋入皮膚內的縫線露出少許,以剪刀尖貼近皮膚剪斷結頭下端的縫線,向切口的方向輕輕抽出線頭,勿向反方向拉,以免傷口裂開,再用0.5%碘伏棉球消毒切口,蓋好敷料,用膠布固定。

拆線后如發(fā)現切口愈合不良,可用蝶形膠布牽拉,在火焰上消毒后將傷口兩側拉攏、固定。腹部切口宜加腹帶包扎,并避免用力增加腹壓,以防傷口裂開。有引流物的縫合切口,如發(fā)現外層敷料被滲血、滲液所濕透,應及時更換。

引流物一般在手術后24~48小時取出,放置過久易影響傷口愈合。若患者主訴傷口疼痛或3~4日后發(fā)熱,應考慮傷口是否感染。手術后2~3天,針眼處發(fā)現有紅腫,是組織對縫線的反應,可用75%酒精濕敷或紅外線照射,使炎癥消散;若針眼處有小膿皰,應提前拆去此針縫線,通過換藥,使之愈合。

更多中醫(yī)護理理論與操作,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提供護士資格、初級護師主管護師輔導課程,十數年輔導經驗,老師輔導團隊,歡迎了解~ 

護考公眾號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