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lǐng)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dǎo)
直播課
【處方名】骨碎補、申姜、制骨碎補、燙骨碎補
【來 源】本品來源于水龍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莖。
【炮制方法】
①骨碎補: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
②砂炒骨碎補:取砂置炒制容器內(nèi),武火加熱至滑利狀態(tài),易于翻動,投入骨碎補片,不斷翻動,炒至鼓起,取出,篩去砂,放涼,撞去毛。
【炮制作用】骨碎補性溫,味苦。歸肝、腎經(jīng)。具療傷止痛、補腎強骨作用。生品密被鱗片,不易除凈,且質(zhì)地堅硬而韌,不利于粉碎和煎煮出有效成分。
砂炒骨碎補:質(zhì)地松脆,易于除去鱗片,便于調(diào)劑和制劑,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以補腎強骨,續(xù)傷止痛為主。
【炮制研究】骨碎補主要含有柚皮苷、二氫黃酮苷等。骨碎補去毛凈制后,提高了總黃酮及柚皮苷含量;砂燙、砂燙酒制和砂燙鹽制都不影響總黃酮及柚皮苷含量,但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
【貯存】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通風(fēng)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