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炒川楝子|處方|制法|主治:
飲片名稱:川楝子
商品名:金鈴子
產地:湖北
功效:舒肝行氣止痛驅蟲
簡介:除濕熱,清肝火,止痛,殺蟲。治熱厥心痛,脅痛,疝痛,蟲積腹痛。
【炮制】川楝子:揀去雜質,洗凈,烘干,軋碎或劈成兩半。炒川楝子:將軋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麩皮拌炒至深黃色為度,取出放涼。
《雷公炮炙論》:“(楝實)采得后曬干,酒拌浸令濕,蒸,待上皮軟,剝去皮,取肉去核,勿單用其核,槌碎,用漿水煮一伏時用。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
【化學成分】含川楝素、生物堿、山柰醇、樹脂、鞣質。
【性味】苦,寒,有毒醫(yī)學|教育網整理。
①《本經》:“苦,寒”。
②《別錄》:“有小毒”。 ③《珍珠囊》:“酸,苦”。 ④《醫(yī)林纂要》:“核:苦辛;寒”。 【歸經】入肝、胃、小腸經。
①《珍珠囊》:“入心”。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小腸二經”。 ③《本草經疏》:“入足陽明、手足太陰經”。 ④《得配本草》:“入足厥陰經”醫(yī)學|教育網整理。
【功用主治】除濕熱,清肝火,止痛,殺蟲。治熱厥心痛,脅痛,疝痛,蟲積腹痛。
①《本經》:“主溫疾、傷寒太熱煩狂,殺三蟲疥竊,利小便水道”。 ②《藥性論》:“主人中大熱,狂,失心躁悶,作湯浴”。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④《綱目》:“治諸疝、蟲、痔”。
⑤《醫(yī)林纂要》:“瀉心火,堅腎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莖痛引脅,遺精,積聚,諸逆沖上,溲下血,頭痛,牙宣出血,殺蟲”。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宜忌】脾胃虛寒者忌服。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