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蕎麥七
【來源】為蓼科植物翼蓼的塊根。秋季采收,挖出后,去掉莖葉及須根,洗凈泥土,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木質藤本。莖長數米,下部分節(jié)。淡紫紅色,上部不分節(jié),綠色。葉互生,心狀三角形,或心狀卵形,長4~8厘米,寬3~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凹入,兩側基腳呈耳形或圓形,全緣,脈上微有毛;葉柄長3~8厘米,紅色;具托葉鞘??偁罨ㄐ蛞干?,花為單被花;萼黃綠色,卵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1.5毫米;雄蕊8;子房上位,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柱頭3叉。果實三角形,頂部有3翅,基部有3角,果梗有2翼,其下具披針形膜質苞片?;ㄆ谙摹⑶?。
【生境分布】野生于高山密林下或山坡草叢中。分布我國西北地區(qū)。產陜西。
【性狀】塊根肉質,不甚規(guī)則,大小不等,小者如拳,大者直徑可至30厘米。外皮棕褐色,或黑褐色,周圍著生稠密的須根。商品多切成厚片,厚約0.6~0.9厘米,一般直徑2~6厘米。斷面不平坦,粉紅色或粉白色,帶粉性。質輕而脆,易折斷。無臭,味苦極澀。
【性味】
酸苦,寒。
①《陜西中草藥》:苦澀微甘,性涼。
②《河南中草藥手冊》:性寒,味酸苦澀。
【功能主治】
涼血消瘀,祛濕解毒。治吐血,衄血,便血,痢疾,崩漏帶下,風濕痹痛,瘡癤,燒傷。
①《陜西中藥志》:止血涼血。治吐血,衄血,紅白痢疾,崩帶,風濕寒痹。
②《陜西中草藥》:涼血止血,除濕解毒。治痢疾,崩漏,腰腿痛,癤瘡,瘋狗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研末。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