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金元名醫(yī)-朱震亨簡介:
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習儒學,后改醫(yī)道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在研習《素問》、《難經》等經典著作的基礎上,訪求名醫(yī),受業(yè)于劉完素的再傳第子羅知悌,成為融諸家之長為一體的一代名醫(yī)。朱震亨以為三家所論,于瀉火、攻邪、補中益氣諸法之外,尚嫌未備滋陰大法。力倡“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之說,申明人體陰氣、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稱為“滋陰派”的創(chuàng)始人。臨證治療,效如桴鼓,多有服藥即愈不必復診之例,故時人譽之為“朱一貼”。弟子眾多,方書廣傳,是元代最著名的醫(yī)學家。
朱震亨,字彥修(1281-1358年),享年78歲。因他出生的赤岸鎮(zhèn)有一條溪流名叫丹溪,所以學者多尊稱朱震亨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震亨自幼聰明,年長者對他都很器重,但他年稍長后卻棄而不學,變得崇尚俠氣,爭強好勝,若鄉(xiāng)中望族仗勢欺侮,“必風怒電激求直于有司,上下?lián)u手相戒,莫或輕犯”。他36歲時,聞有朱熹四傳弟子許謙居于東陽八華山中,“學者翕然從之,尋開門講學,遠而幽、冀、齊、魯,近而荊、揚、吳、越,皆不憚百舍來受業(yè)。及門之士,著錄者千余人”。不禁嘆道:“丈夫所學,不務聞道,而唯俠是尚,不亦惑乎?”于是摳衣往事,就學于許公門下。聽其所講“天命人心之秘,內勝外王之微”,方悔恨昔日之“沉冥顛沛”,不由汗如雨下。自此茅塞頓開,日有所悟。如此數(shù)年之后,學業(yè)漸成,一日地方官設宴招待應舉之士,朱震亨應試書經,但偶遇算命先生,先后兩卦均言不利。朱震亨竟以為天命,遂絕仕進之念,以為“茍推一家之政,以達于鄉(xiāng)黨州閭,寧非仕乎?”于是乃就祖宗所建“適意亭”遺址上,造祠堂若干間,于其中“考諸子家禮而損益其儀文”。又在祠堂之南復建“適意亭”,使同族子弟就學其中。
朱震亨常為百姓挺身向前,凡遇“苛斂之至,先生即以身前,辭氣懇款,上官多聽,為之損裁”。此外,他還積極組織大家一起興修水利,為民謀福。當?shù)赜袀€“蜀墅塘,周圍凡三千六百步”,能灌溉農田六千多畝,但因堤壞水竭,屢致旱災。在朱震亨的帶領下,大家協(xié)力修筑堤防,并開鑿了三條渠道,根據(jù)水量而舒洩之,使百姓均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