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辨證論治 > 中醫(yī)診斷 > 正文

脾腎陽虛證臨床表現(xiàn)|證候分析

2014-08-05 15:14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脾腎陽虛證,是指脾腎兩臟陽氣虧虛所表現(xiàn)的證候。多由久病、久瀉或水邪久停,導致脾腎兩臟陽虛而成。

【臨床表現(xiàn)】面色晃白,畏寒肢冷,腰膝或下腹冷痛,久瀉久痢,或五更泄瀉,或下利清谷,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腫,甚則腹脹如鼓。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

【證候分析】本證一般以腰膝、下腹冷痛,久瀉不止,浮腫等與寒證并見為辨證要點。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在生理上脾腎陽氣相互資生,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相互促進,脾主運化,布精微,化水濕,有賴命火之溫煦;腎主不液,溫養(yǎng)臟腑,須靠脾精的供養(yǎng),若腎陽不足,不能溫養(yǎng)脾陽,則脾陽亦不足或脾陽久虛,日漸損及腎陽,則腎陽亦不足,無論脾陽虛衰或腎陽不足,在一定條件下,均能發(fā)展為脾腎陽虛證。脾陽虛不能運化水谷,氣血化生不足,故面色晃白。

陽虛無以溫煦形體,故畏寒肢冷。陽虛內寒,經脈凝滯,故少腹腰膝冷痛。脾腎陽虛,水谷不得腐熟運化,故瀉下不止。不利清谷,五更泄瀉。陽虛無以運化水濕,溢于肌膚,則面浮肢腫;停于腹內則腹脹如鼓;水濕內聚,氣化不行,則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屬陽虛水寒內蓄之象。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