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全科主治醫(yī)師考試的科目繁多,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了考試中的部分內容,希望對參加考試的考生有所幫助。
痰濕型癥瘕的辨證論治的主要證候、證候分析、治療法則、方藥舉例。 主要證候:小腹有包塊,按之不堅,或時作痛,帶下量多,色白質粘稠,胸脘痞悶,時欲嘔惡,經行愆期,甚或閉而不行,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
證候分析:痰濕下注沖任,阻滯胞絡,積而成證,則小腹有包塊,按之不堅,時或作痛;痰飲內結,則胸脘痞悶;痰阻中焦,則惡心泛嘔;痰濕阻于沖任經脈,則月經愆期,甚或經閉不行;濕痰下注,則帶下量多,色白粘稠。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為濕痰內阻之征。
治療法則:除濕化痰,散結消瘙。
方藥舉例:散聚湯(《婦科秘訣大全》)。
半夏、橘皮、茯苓、當歸、杏仁、桂心、檳榔、甘草
方中杏仁、陳皮、檳榔行上、中、下三焦之氣滯而化痰結;半夏、茯苓除濕化痰,降逆止嘔;桂心、當歸溫經活血而消瘕;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除濕化痰,消結散瘕之效。
若脾胃虛弱,納差神疲者,酌加黨參、白術健脾益氣。
若兼血滯者,用三棱煎(《婦人大全良方》)。
三棱、莪術、青橘皮、半夏、麥芽
上藥用蠅醋六升煮干,焙干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淡醋湯下。痰積多,姜湯下。
方中三棱、莪術理氣活血消瘕,青橘皮、半夏、麥芽行氣燥濕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