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索引:
一、子宮肌瘤的診斷及處理要點是什么?
二、子宮頸癌的診斷及處理要點是什么?
具體解答:
一、子宮肌瘤
【概述】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由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而成,其間有少量纖維結締組織,又稱子宮平滑肌瘤。多發(fā)生于30~50歲的婦女。
子宮肌瘤根據發(fā)生部位分為宮體肌瘤和宮頸肌瘤。
宮體肌瘤又根據肌瘤發(fā)生與子宮肌壁的關系分為肌壁間肌瘤(最常見)、漿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
【診斷要點】
1.癥狀
月經改變:是最常見的癥狀,可出現周期縮短、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等;長期出血或血量過多可導致貧血;
腹部脹大,下腹捫及塊狀物,質地堅硬,形態(tài)不規(guī)則;
白帶增多,腰酸,下腹墜脹,腹痛。
根據肌瘤生長部位可出現壓迫癥狀
肌瘤壓迫膀胱出現尿頻、排尿困難、尿潴留等;
壓迫輸尿管可致腎盂積水;
壓迫直腸可致便秘、里急后重感、大便不暢等表現。
2.體征
肌壁間肌瘤:子宮增大,表面不規(guī)則,可有單個或多個結節(jié)狀突起,質硬;
漿膜下肌瘤:可捫及質硬的球狀物與子宮相連;
黏膜下肌瘤:子宮多為均勻性增大,有時宮頸口擴張,肌瘤位于宮頸口內或脫出在陰道內,呈紅色、實性、表面光滑。
3.輔助檢查
B超是最常用的輔助檢查方法,腹腔鏡可輔助漿膜下肌瘤的診斷,宮腔鏡可輔助黏膜下肌瘤的診斷。
【處理要點】
1.隨訪觀察:若肌瘤小且無癥狀,一般不需要治療,尤其是近絕經年齡患者??擅?~6個月定期復查。
2.藥物治療:癥狀不明顯或較輕,肌瘤在兩個月妊娠子宮大小以內,近絕經年齡及全身情況不能手術者,可應用雄激素、抗雌激素制劑等藥物治療,用此類藥物需有??漆t(yī)師的指導。
3.手術治療(并發(fā)癥)
①經血量多,保守治療無效,繼發(fā)貧血;
②有膀胱、直腸壓迫癥狀;
③能確定肌瘤是不孕或反復流產的唯一原因者;
④肌瘤增長過快,可疑惡性;
⑤嚴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轉引起的急性腹痛。
手術可經腹、經陰道或宮腔鏡及腹腔鏡下手術。術式有肌瘤切除術和子宮切除術。
二、子宮頸癌
【概述】子宮頸癌簡稱為宮頸癌。
(一)子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
近幾十年來,由于開展陰道脫落細胞防癌涂片檢查,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已明顯下降,并可達到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診斷要點】
1.臨床表現
早期常無明顯癥狀和體征。一旦出現癥狀可表現為接觸性出血(性交后或陰道檢查后)。
宮頸檢查可表現為糜爛、潰瘍或乳頭狀突起,觸之易出血。
陰道排液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樣或米泔樣,有腥臭味。
宮頸檢查可見菜花樣結節(jié)或潰瘍、空洞,癌組織脆、硬、易脫落出血。
晚期可出現繼發(fā)感染、貧血及惡病質。
2.診斷方法
(1)宮頸細胞學檢查:是普查中最常用、簡便、有效的方法。
(2)陰道鏡
(3)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病理診斷是宮頸癌的確診方法。
(4)宮頸錐切術
(5)其他:熒光素檢查法、細胞組織化學檢查法等。
【處理要點】
1.癌前病變的治療
宮頸上皮內瘤變Ⅰ(CINⅠ):觀察隨訪,如隨訪過程中病變發(fā)展或持續(xù)存在2年,應給予治療。治療方法有冷凍和激光治療等。
CINⅡ和CINⅢ:可采用環(huán)形電切除術或宮頸錐切手術;對年齡較大、無生育要求的CINⅢ患者也可行全子宮切除術。
宮頸錐切術是婦產科切除子宮頸的一種手術,也就是由外向內呈圓錐形的形狀切下一部分宮頸組織。
2.手術治療:限于早期宮頸癌,即ⅠA期及ⅡA期以前的宮頸癌。對于ⅡB以上者不宜采用手術治療,應給予放射治療。
3.放射治療:可用于各期宮頸癌。對于早期宮頸癌,療效與手術治療相似。晚期患者不宜手術治療,而更適合采用放射治療。
4.其他治療方法:化學藥物治療及中醫(yī)中藥治療,目前均為手術和放射治療的輔助治療方法。
點擊下載:《全科主治醫(yī)師》答疑周刊(2020年第23期)
〖醫(yī)學教育網版權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