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刀療法是遵循《黃帝內經·素問》關于“刺骨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脈,刺脈者無傷皮,刺皮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骨”的古訓,結合現代局部解剖和層次解剖知識,采用各種帶刃針具進行刺激、切割、分離等的臨床操作。本療法可達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止痛除痹的治療目的。
主要用于下述疾病的治療:
1.各種軟組織損傷引起的頑固性疼痛。
2.部分骨關節(jié)退行性疾病,如:頸椎病、腰椎間盤脫出癥、骨性關節(jié)炎等。
3.肌肉、肌腱和韌帶的慢性積累性損傷、肌緊張、損傷后遺癥。
4.某些脊柱相關性內臟疾病。
基本操作方法:
1.定位:由輕到重觸診病變部位,確定痛點的部位及層次,用指甲壓痕或染色劑標記。
2.消毒:用碘伏作局部皮膚消毒,鋪無菌孔巾。
3.麻醉:以皮膚標記的痛點為中心,0.25%利多卡因2毫升局部逐層浸潤麻醉。
4.進針:術者帶無菌橡皮手套,左手拇指指端垂直按壓進針點醫(y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右手持針點刺進入皮膚,穿過皮膚時針下有種空虛感,是進入脂肪層的感覺,再緩慢刺入出現第二個抵抗感時,針尖達到筋膜表面,再用力點刺即突破筋膜進入肌肉。
5.松解:根據治療需要,用針刀在不同的解剖層次進行點刺、切割、剝離。如在筋膜層減張可用針刀在筋膜表面散在點刺3-5針。作條索狀粘連松解可沿縱軸方向連續(xù)進行線性切割。
6.出針:完成治療操作后,拔出針刀的同時,用無菌輔料覆蓋針孔,術者拇指端垂直按壓1-2分鐘,用創(chuàng)可貼或無菌紗布封閉針孔4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