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蛋白溶解學說:
由GOttlib和ftisbie等提出,該學說認為牙面上韻細菌產(chǎn)生的蛋白水解酶首先使牙體局部有機物分解,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打開細菌侵入牙體組織的通道,致使細菌通過釉質的有機途徑侵入,產(chǎn)酸使無機物溶解脫礦,晶體分解,結構崩潰形成齲損。此學說由于缺乏病理學、生物化學的實驗依據(jù),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釉質齲是由蛋白質溶解開始的證據(jù)。
2、蛋白溶解一螯合學說:
該學說由Schatz和Martin等提出。他們認為齲病是由早期附著在牙面上的細菌和酶對釉質中有機基質的蛋白溶解作用開始的,而不是釉質初期的脫礦。該學說提出,通過蛋白溶解釋放出各種螯合劑,如有機酸,繼之螯合劑溶解羥磷灰石晶體,形成齲病損害。雖然此學說似乎包括齲病過程的兩個反應機黼。但釉質中有機質含量少于1%,這樣少的有機質溶解釋放出的螯合物要使96%以上的礦物質溶解,目前還缺乏實驗證據(jù)支持。因此,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張鈺琪老師 2024-02-27 19:25--21:00
回看張鈺琪老師 2024-01-30 19:25--21:00
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