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寒與副傷寒甲、乙、丙是分別由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征是持續(xù)發(fā)熱,相對緩脈,全身中毒癥狀與消化道癥狀,玫瑰疹,肝脾腫大及周圍血中白細胞減少。常見的護理問題包括:①體溫升高;②營養(yǎng)不足;③便秘;④舒適的改變:腹脹;⑤有傳播感染的可能;⑥潛在并發(fā)癥腸出血、腸穿孔.
一、體溫升高
相關因素細菌,內毒素感染。
二、主要表現
?。?)體溫超過正常范圍。
?。?)皮膚潮紅,脈搏加快。
三、護理目標
?。?)病人能說出高熱的早期表現。
?。?)病人體溫保持在正常范圍。
四、護理措施
(1)監(jiān)測體溫,評估高熱的程度及熱型,體溫>38.5℃,每天測4次;體溫>39℃,每天測6次,體溫正常后,仍需每天測3次,連續(xù)2周。并告知病人高熱的早期表現,如寒顫、呼吸道快等,如有發(fā)生及進報告醫(yī)務人員。
?。?)絕對臥床休息至熱退后1周,臥床期間,協(xié)助病人的生活護理。
?。?)體溫達39℃時采用頭部冷敷、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并觀察降溫效果。
(4)鼓勵病人多飲水,成人每天不少于3000ml,注意營養(yǎng)的供給。
?。?)遵醫(yī)囑補液及使用抗生素。
(6)口腔護理,每天2次。
(7)出汗多時應及時抹干并更衣。
(8)觀察脈搏、呼吸及脈搏的體溫的關系,警惕中毒性心肌炎的發(fā)生。
五、重點評價
(1)體溫、脈搏、呼吸正常與否。
?。?)熱型及伴隨癥狀。
?。?)病人能否表述體溫升高的早期癥狀。
(4)營養(yǎng)不足
六、相關因素
?。?)高熱,消耗多。
?。?)食欲下降,進食少,消化功能低下。
七、護理目標
病人體重穩(wěn)定或略增加。
八、護理措施
?。?)發(fā)熱期間給予高維生素、高熱量、易消化,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無渣的飲食,少食產氣食物(如牛奶等),熱退后5天改用少渣軟食,做到少量多餐;經常更換食物品種。
(2)向病人及其家屬說明治療的重要性。
(3)評估營養(yǎng)狀況,每周測體重1次。
?。?)經口進食不足者,遵醫(yī)囑靜脈補充營養(yǎng)。
九、重點評價
?。?)液體及熱量的需要量是否足夠。
(2)病人食欲是否增加。
?。?)體重是否增加。
?。?)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