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本品為鳶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莖。
【炮制】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片,曬干,篩去灰屑。
【成品性狀】為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片,邊緣不整齊。表面黃色,顆粒狀。周邊黃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皺縮。氣微,味苦、微辛。
【鑒別】(1)本品橫切面:表皮有時殘存。木栓細胞多列。皮層稀有葉跡維管束;內皮層不明顯。中柱維管束為周木型及外韌型,靠外側排列較緊密。薄壁組織中有草酸鈣柱晶;并含淀粉粒及油滴。
粉末橙黃色。草酸鈣柱晶較多,棱柱形,多已破碎,完整者長49~240(315)μm,直徑約至49μm.淀粉粒單粒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17μm,臍點點狀;復粒極少,由2~5分粒組成。薄壁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壁稍厚或連株狀增厚,有單紋孔。木栓細胞棕色,垂周壁微波狀彎曲,有的含棕色物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1.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射干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三氯甲烷-丁酮-甲醇(3∶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三氯化鋁試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肺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熱毒痰火郁結,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咳嗽氣喘。
【用法與用量】3~9g.
【貯藏】置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