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我國僅4億人口,但有50萬名中醫(yī)師、8.7萬名西醫(yī)師;去年我國西醫(yī)師達到了175萬,而中醫(yī)師只有27萬,27萬中醫(yī)里只有10%能開湯藥處方。中醫(yī)的萎縮已經直接影響到了全民養(yǎng)生保健的成本。對此,德國慕尼黑大學漢學系的教授波克特說:“中醫(yī)藥在中國至今沒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誠對待,也沒有進行認識論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學探討,更沒有從全人類的福利出發(fā),給予人道主義的關注,所受到的卻是教條式的輕視和文化的摧殘。這樣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國的一些醫(yī)務人員,他們不承認中國本土的寶藏,為了追求時髦,用西方的術語,胡亂消滅和模糊中醫(yī)的信息。”這位德國學者對中國這種狀況的批評,可謂見血露骨。
保護健康,應向中醫(yī)尋找智慧
人生在世,無非要學習兩種知識:一種是謀生的知識,以作為生存的基礎;另一種,是關于養(yǎng)生的知識,是為了生命本身,為了健康長壽。我國很多古代典籍都闡述了同一個道理:與其救療于有病之后,不如攝養(yǎng)于無疾之前。這也就是經典所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不治已亂,治未亂。”
健康就是GDP
根據世界銀行測算,過去40年,世界GDP(經濟增長)的8%~10%來源于健康人群,亞洲的經濟騰飛,就是因為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特別多。我們國家有30%~40%的經濟增長來源于健康人群。而人到晚年,消耗的醫(yī)療費用大概要占一生的40%.去年,我到一個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做巡講時,得到了一些數據。這些數據表明,很多人的醫(yī)療費用都是在離開這個世界的前28天花的,到了搶救的時候,什么錢都舍得花了。如果能夠把這些費用用于疾病預防,獲得的效果將會遠遠超過這28天。
1993年,我們撰寫了一篇文章,發(fā)表以后,當時任中國科協(xié)主席的錢學森教授給我們寫來了親筆信,他的信里有這樣兩句話:“保證人民體質是社會主義中國的一件大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應該將人民體質建設和經濟建設并列。”我們收到這封信后,受到非常大的觸動。我感覺到,營養(yǎng)像一輛車,它的一個輪子是研究開發(fā),另一個輪子是宣傳普及。只有兩個輪子都轉,這車才能前進。如果只有一個輪子轉,車就原地打轉。所以,營養(yǎng)宣傳普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工作。
今年的5月18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供了一個最新的統(tǒng)計報告,在全球193個國家中,中國國民的平均壽命是男性71歲,女性74歲。但是中國人的平均健康壽命,男性只有63歲,女性是65歲。改革開放以后,用很短的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就到了世界第二梯隊。世界第一梯隊是北美、西歐、北歐、澳大利亞以及日本,人平均壽命超過75歲。就以上提供的這些數據顯示,中國男性平均有八年、女性有九年,是帶病過著殘疾生活。所以,我覺得老年保健的任務重點,就是要把這段時間縮短,提高每一個人健康生活的時間,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