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中國研究者探討了N-甲基-D-天門冬氨酸(NMDA)受體在大鼠中樞炎性痛形成中的作用。
研究者選取SD大鼠30只,體重220~250 g,隨機分為3組(n=10):對照組(C組)、脂多糖組(LPS組)和MK-801組。MK-801組于鞘內(nèi)注射LPS前2 h,腹腔注射MK-801 0.3 mg/kg,LPS組和C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鹽水。LPS組和MK-801組鞘內(nèi)注射LPS 0.1 mg,C組鞘內(nèi)注射等量生理鹽水。于鞘內(nèi)注射LPS前即刻、鞘內(nèi)注射LPS后1、3、6、12、24 h時,測定熱傷害性刺激痛閾和機械性觸痛痛閾。鞘內(nèi)注射LPS后24 h取腰段脊髓,測定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誘導(dǎo)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鞘內(nèi)注射LPS后,與C組比較,LPS組熱傷害性刺激痛閾降低、機械性觸痛痛閾升高,MK-801組熱傷害性刺激痛閾升高、機械性觸痛痛閾降低(P〈0.05);與LPS組比較,MK-801組熱傷害性刺激痛閾升高、機械性觸痛痛閾降低(P〈0.01)。鞘內(nèi)注射LPS后,與C組比較,LPS組NO含量、NOS和iNOS活性均升高,MK-801組NO含量降低,NOS活性升高(P〈0.01);與LPS組比較,MK-801組NO含量、NOS和iNOS活性均降低(P〈0.05)。
由此,研究者得出結(jié)論,NMDA受體的激活通過升高脊髓NO含量、NOS和iNOS活性,參與了鞘內(nèi)注射LPS誘導(dǎo)的大鼠中樞炎性痛的形成。
天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