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http://m.genyda.com/upload/resources/image/2024/12/17/827232.png)
【參考范圍】膿液及創(chuàng)面分泌物中不存在正常菌群,但所有創(chuàng)傷表面均可有細菌污染但不一定發(fā)生感染,細菌學檢查對局部細菌的控制有意義,同時對導致傷口感染、膿腫形成的病原學診斷有重要意義。
【影響因素】1.開放性感染和已破潰的化膿灶標本采集前先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表面污染菌,然后用滅菌拭子采取膿液及病灶深部的分泌物。如果為慢性感染,則往往污染嚴重,很難分離到致病菌,可取感染部位下的組織送檢并要求細菌定量。
有幾種眼部感染的標本可采集用于微生物學檢驗,如用拭子或無菌刮勺采取的結膜標本用以診斷結膜炎;結膜刮取物做姬姆薩染色檢查上皮細胞中的嗜堿性胞質內涵體可診斷沙眼衣原體感染;用刮勺刮取的角膜標本用以診斷角膜炎;玻璃體液用以診斷眼內炎;化膿性標本用以診斷蜂窩織炎等。
導管治療引起的感染,應及時采血培養(yǎng)和做導管尖端培養(yǎng)。對瘺道內膿液,用滅菌拭子擠壓瘺管,選取膿液中的“硫磺樣顆粒”送檢,也可將滅菌紗布塞人瘺管,次日取出送檢。對蜂窩織炎、壞疽組織,應先用無菌生理鹽水或70%乙醇擦拭清潔感染部位,然后用注射器吸取少量無菌生理鹽水后抽取標本。針管抽取的位置應是炎癥最嚴重的區(qū)域(一般在中心)。對燒傷部位,采集標本前要清創(chuàng),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若要作定量培養(yǎng),則要采取3~4mm3的活檢組織切塊。
對切口部位,也要盡量抽取標本或將拭子插入傷口深處采集標本。采自其底部或膿腫壁上的標本檢出率最高,從暴露在空氣中的感染灶表面采集的標本容易被污染。
對褥瘡潰瘍部位,原則上不采用拭子標本,應組織活檢取材或針管抽取,只有在活檢標本難以獲得時,才可用拭子在傷口底部采集標本。
2.閉鎖性膿腫對毛囊炎、癤、癰和皮下軟組織化膿感染,用2.5%~3%碘酊和75%乙醇消毒周圍皮膚,然后穿刺抽取膿液,盡量避免送檢拭子標本,只有在切開排膿時可以用拭子采集標本;對乳腺膿腫、肺膿腫、肝膿腫、膽囊炎、腦膿腫、腎周膿腫、闌尾膿腫、心包積液等要通過手術引流采集膿液;對胸腔積液、腹腔積液、關節(jié)腔積液、盆腔膿腫、肛周膿腫,采用穿刺術抽取標本后送檢。
【臨床意義】1.確定某些皮膚常居菌是否是創(chuàng)傷感染的病原菌時,要注意該菌是否在數量上占優(yōu)勢。目前臨床上區(qū)分是創(chuàng)傷感染還是污染,主要看細菌向活組織深部侵入的程度及每克組織含細菌量是否達到一定閾值。一般認為每克組織內細菌數量在10^5~10^6以上時即可造成傷口感染。
2.軟組織急性化膿性炎癥,如毛囊炎、癤、癰最常見的病原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急性蜂窩織炎的致病菌大多是溶血性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厭氧菌;丹毒是皮膚及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癥,由β-溶血性鏈球菌從皮膚黏膜的細小傷口入侵所致。
3.化膿性疾病,如甲溝炎、膿性指頭炎等亦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細菌性角膜炎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葡萄球菌,偶有腦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鼻竇炎的常見致病菌是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桿菌、腸桿菌科細菌和真菌,由牙病引起的多為厭氧菌;心包炎的常見細菌有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化膿性骨髓炎、化膿性關節(jié)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大腸埃希菌、傷寒沙門菌等;其他化膿性疾病還有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急性化膿性乳突炎、氣性壞疽、膽囊炎以及結核性腹膜炎等。
4.膿腫,如扁桃體膿腫、咽部膿腫,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鏈球菌以及α-溶血性鏈球菌;腎皮質化膿性感染、腎皮質膿腫的常見病原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腦膿腫以耳源性腦膿腫最多見,多因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或乳突炎并發(fā)膽脂瘤引起,鼻源性腦膿腫繼發(fā)于鼻旁竇的化膿性炎癥,較少見,隱源性腦膿腫是原發(fā)感染灶不明確的腦膿腫,多是血源性腦膿腫的隱匿型;肺膿腫是由多種細菌引起的肺部化膿性炎癥、壞死,形成膿腫;其他部位的膿腫有肝膿腫、膿胸、腹腔膿腫、腎周膿腫以及直腸肛周膿腫等。
5.創(chuàng)傷感染,常見的有術后切口感染和導管感染等,近年來導管引起的感染和敗血癥的發(fā)病率明顯上升,主要病原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革蘭陰性桿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也較常見。
6.燒傷創(chuàng)面在早期是無菌的,12h后會出現大量細菌。引起燒傷創(chuàng)面感染的細菌種類很多,以銅綠假單胞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占首位,其次是變形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埃希菌、糞產堿桿菌、普羅菲登斯菌和鮑曼不動桿菌等。
7.耳部位的標本主要有拭子(診斷耳炎)和外耳、中耳液體(診斷中耳炎)。這兩個部位潛在感染的細菌有所不同。銅綠假單胞菌常引起外耳炎,也可有其他細菌,但不會有厭氧菌。來自呼吸道的菌群,包括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一些革蘭陰性桿菌都可能引起中耳炎,厭氧菌也可引起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