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我國植物學家對睡蓮的關注程度遠不如荷花。而國外的植物學家則對此頗為關注,早在 150年前,法國的植物學家就成功地培育出數(shù)十個栽培品種,部分品種流傳至今,為觀賞園藝作出了巨大貢獻。
1912年,美國密蘇里植物園在喬治·普林(Georg Pring)的指導下開展睡蓮育種工作,培育出大量理想的品種。至今美國植物學家培育出的睡蓮品種,其數(shù)量、質量,仍然首屈一指,每年都有十余個品種注冊、登記、上市,此外還有大量的睡蓮專著不斷問世,他們的工作逐漸引起了植物學界的重視。中國的植物學家對睡蓮的研究工作不夠重視,多年來僅停留于對品種的搜集階段,育種工作在國內還是個空白。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科院北京植物園曾引入數(shù)個熱帶品種,保存至今;1983年,南京植物園從美國華盛頓樹木園引入了17個耐寒品種,但未能培育出新品種;90年代末,中科院武漢植物所后來居上,搜集品種50多個,曾發(fā)表過《睡蓮屬植物的引種栽培》,刊登于《植物引種馴化論文集》上。近年來,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所及北京植物園的研究人員,已開始進行睡蓮的育種工作,預計二三年后,將會有一批新品種上市,讓中國睡蓮像荷花一樣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