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取穴】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局部解剖】組織結構 肌肉分布:本穴在左、右胸鎖乳突肌之間,深層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狀肌,深部為氣管,再向下胸骨柄后為無名靜脈及主動脈弓,毗鄰左頸總脈、頭臂干,胸骨角水平為肺前緣。血管分布:皮下有頸靜脈弓、甲狀腺下動脈分支。神經(jīng)分布:鎖骨上神經(jīng)分支。
層次結構 皮膚→皮下組織→左右胸鎖乳突肌之間→胸骨頸靜脈切跡上方→左右胸骨甲狀肌。
【針刺方法】先與皮膚成90°角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緣、氣管前緣,以押手扶持針體緩慢用彎刺法向下刺入0.5~1寸。刺時針下空松感,病人有咽喉緊張感。留針時囑患者少作吞咽動作。
【針灸意外事故預防】
針刺深度:不可過深,因本穴區(qū)下為氣管,且在胸骨上窩處肌層覆蓋較淺,易刺中氣管軟骨,若刺入氣管環(huán)間的韌帶,易穿透氣管壁,傷及氣管壁,傷及氣管粘膜。病人可自覺喉中作癢,引起劇烈咳嗽、血痰,針體隨之強烈顫動。本穴尸體解剖的針刺安全深度為2~2.5cm左右。
針刺方向:應沿胸骨柄后緣向下平刺或深刺。若深刺方向偏后,可刺中主動脈弓或無名動脈,造成出血。施術者針下有柔軟而有彈力的阻力,針感搏動明顯。病人有胸悶、疼痛感覺,涌吐血痰,劇烈咳嗽,面色蒼白,肢冷汗出,甚至窒息死亡。若朝胸骨柄后面刺入過深或向兩側偏離,易刺傷肺前界引起氣胸,肺氣腫病人尤易發(fā)生,故不可深刺。一旦刺傷胸膜,病人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等癥狀。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