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根據臨床和流行病學觀察,甲型肝炎病毒多侵犯兒童及青年,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遞減。臨床表現多從發(fā)熱、疲乏和食欲不震開始,繼而出現肝腫大、壓痛、肝功能損害,部份患者可出現黃疸。多數情況下,無黃疸病例發(fā)生率要比黃疸型高許多倍,但大流行時黃疸型比例增高。40歲上成人中,80%左右均有抗HAV抗體。HAV經糞一口途徑侵入人體后,先在腸粘膜和局部淋巴結增殖,繼而進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癥,最終侵入靶器官肝臟,在肝細胞內增殖。由于在組織培養(yǎng)細胞中增殖緩慢并不直接引起細胞損害,故推測其致病機理,除病毒的直接作用外,機體的免疫應答可能在引起肝組織損害上起一定的作用?,F可應用狨猴作為實驗感染模型以研究HAV的致病機理。動物經大劑型病毒感染后1周,肝組織呈輕度炎癥反應和有小量的局灶性壞死現象。此時感染動物雖然肝功能異常,但病情穩(wěn)定。可是在動物血清中出現特異性抗體的同時,動物病情反而轉劇,肝組織出現明顯的炎癥和門脈周圍細胞壞死。由此推論早期的臨床表現是HAV本身的致病作用,而隨后發(fā)生的病理改變是一種免疫病理損害。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在甲型肝炎的顯性感染或隱性感染過程中,機體都可產生抗HAV的lgm 和lgG抗體。前者在急性期和恢復期出現,后者在恢復后期出現,并可維持多年,對同型病毒的再感染有免疫力。另外有活力的NK細胞,特異性細胞毒T細胞(CD8+)在消滅病毒、控制HAV感染中亦很重要。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