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母雞草
【紅母雞草的功效介紹】:
紅母雞草 (《南寧市藥物志》)
【拼 音】:HONGMUJICAO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大葉山螞蝗的莖葉。
【功 效】:活血化瘀
【主 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性味歸經(jīng)】:辛,平入肝經(jīng)
【植物形態(tài)】大葉山螞蝗,又名:恒河山綠豆
亞灌木狀草本,高可達1.5米。
莖柔弱,稍分枝,被柔毛。
單葉;膜質(zhì)或紙質(zhì);矩圓狀卵形或卵形,長5~13厘米,寬3.5~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圓形,下面被灰色柔毛;葉柄長1~2厘米,被毛;托葉線狀錐尖,長8~10毫米。
總狀花序腋生及頂生,長15~30厘米;花2~6朵簇生,花束疏離;花柄長2~5毫米,密生鉤狀毛;苞片小,剛毛狀;花萼長約2毫米,被粗毛,萼齒披針形;花冠綠白色,長約3毫米;子房密生柔毛。
莢果密集,略彎曲,長1.2~2厘米,寬約2毫米,有莢節(jié)7~9個,近禿凈或被小鉤毛。
花期4~8月。
生于荒地草叢中。
分布廣東、廣西、貴州、云南、臺灣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化學成分】根含液體生物堿約0.05%,從中分離出N,N-二甲基色胺及其Nb氧化物、下箴刺桐堿、大麥芽堿、N-甲基酪胺、β-苯乙胺等。
又含γ-羥基棕櫚酸內(nèi)酯0.03%,醚溶性樹脂2.1%、有機酸、還元糖、揮發(fā)油等。
地上部分含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及其Nb氧化物、N,N-二甲基色胺及其Nb氧化物、Nb-甲基四氫哈爾滿和6-甲氧基-2-甲基-β-咔琳。
種子含脂肪油、糖、生物堿。
脂肪油中含油酸30.47%、亞油酸31.85%、棕櫚酸6.68%、硬脂酸1.40%、廿四烷酸6.21%,又薄層層析分出5種磷脂。
【藥理作用】10%葉浸劑對家兔有利尿作用,灰分無效。
【功用主治-紅母雞草的功效】《南寧市藥物志》:止血,止痛,消瘀散腫。
治跌打損傷。
【用法與用量】外用:搗敷。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廣東、廣西、貴州、云南、臺灣等地。
【拉丁名】:原植物大葉山螞蝗Desmodium gangeticum(L.)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