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問】為什么說慢性失血占缺鐵原因的首位?
【回答】1.攝入不足及需鐵量增加:單純因飲食中缺少鐵而發(fā)生缺鐵性貧血是少見的,但可以發(fā)生于嬰幼兒、青春期男女、妊娠期、哺乳期、月經期的婦女。另外,有一些人長期素食,即使沒有失血,也可能發(fā)生輕度缺血性貧血,因谷物和蔬菜中的鐵含量本來就低,再加上這些食物中的肌醇六磷酸、磷酸、碳酸能使鐵變成不溶解的沉淀而不易被吸收,故從食物中攝取的鐵,可以少到不夠身體所需。
2.鐵的吸收不良:因腸道對鐵的吸收障礙而發(fā)生缺鐵性貧血,多見于胃腸手術后(胃部分切除及胃空腸吻合),由于食物迅速通過胃至空腸影響了鐵的吸收,萎縮性胃炎、胃酸缺乏、腸粘膜病變、脂肪泄或腸道功能紊亂,均可使鐵吸收不良。
3.鐵損失過多:慢性失血占缺鐵原因的首位。鉤蟲病、胃或十二指腸潰瘍、食道或胃底曲張靜脈破裂、胃炎、胃癌、腸癌、痔瘡等是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原因。膈疝、腸道憩室炎、胃腸道息肉、腸道遠端微血管擴張癥等,引起的出血在臨床上易被忽視。近年發(fā)現服用水楊酸鹽也是胃腸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各種不同原因引起的反復咯血,也可導致缺鐵性貧血。此外,反復鼻衄、血紅蛋白尿、人工瓣膜機械溶血等使鐵丟失,終致貯存鐵耗盡而引起缺鐵性貧血。供血者如供血時間相隔過短,也常發(fā)生缺鐵性貧血。
因為引起慢性失血的疾病較多,且長期慢性失血,鐵排除增多,體內儲鐵不足引起缺鐵貧。
★問題所屬科目:中西醫(yī)結合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中西醫(yī)結合內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