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腎臟清除K+能力下降,應用鉀鹽時較易發(fā)生高鉀血癥。
下列情況下慎用:
①代謝性酸中毒伴有少尿時;
②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弱者;
③急慢性腎功能衰竭;
④急性脫水,因嚴重時可致尿量減少,尿K+排泄減少;
⑤家族性周期性麻痹;低鉀性麻痹應予補鉀,但須鑒別高鉀性或正常血鉀性周期性麻痹;
⑥慢性或嚴重腹瀉可致低鉀血癥,但同時可致脫水和低鈉血癥,引起腎前性少尿;
⑦胃腸道梗阻、慢性胃炎、潰瘍病、食道狹窄、憩室、腸張力缺乏、潰瘍性腸炎者,不宜口服補鉀,因此時鉀對胃腸道的刺激增加,可加重病情;
⑧傳導阻滯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應用洋地黃類藥物時;
⑨大面積燒傷、肌肉創(chuàng)傷、嚴重感染、大手術(shù)后24小時內(nèi)和嚴重溶血,上述情況本身可引起高鉀血癥;
⑩腎上腺性征異常綜合征伴鹽皮質(zhì)激素分泌不足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用藥期間需作以下隨訪檢查:
①血鉀;
②心電圖;
③血鎂、鈉、鈣;
④酸堿平衡指標;
⑤腎功能和尿量。
應密切隨訪血鉀,以免補鉀過量引起高鉀血癥。
正常成人血鉀濃度為3.5-5mmol/l,新生兒較高可達7mmol/l.血清鉀濃度在某些情況下不能代表真正的體內(nèi)鉀含量。如在堿中毒和慢性酸中毒時,由于鉀的排泄增多和鉀進入細胞內(nèi),血鉀下降。而在急性酸中毒時,細胞內(nèi)鉀釋出,血鉀升高。
腎功能不全患者易發(fā)生高鉀血癥,故補鉀時應了解腎功能情況,密切觀察尿量。
在體內(nèi)缺鉀或鉀丟失情況未得到糾正,尤其是應用洋地黃類藥物治療時,不應突然停止補充鉀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