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缺鐵性貧血的原則是:①病因治療盡可能除去引起缺鐵和貧血的原因;②補充足夠量的鐵以供機體合成血紅蛋白,補充體內(nèi)鐵的貯存量至正常水平。
一、病因治療
病因治療對糾正貧血的效果,速度及防止其復(fù)發(fā)均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重視,否則,貧血的治療可能完全無效或療效不明顯,另一方面則可能忽略嚴重的原發(fā)病,例如早期癌腫等,將延誤治療時機。
二、鐵劑治療
有口服及注射兩類鐵劑
(一)口服鐵劑最常用的制劑為硫酸亞鐵,成人劑量為每日三次,每次0.2~0.3g(每0.1gFeSO4.7H2O含鐵20mg)。富馬酸鐵(富血酸)0.2/片(元素鐵66毫克)每次1-2片,每日三次,進餐時或飯后服,可以減少胃腸道刺激,如仍有不適,可先將劑量減半,至不發(fā)生反應(yīng)時逐漸增加劑量。服藥時忌茶,以免鐵被鞣酸沉淀而不能被吸收。
如果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是正常的,同時如果原有的嚴重出血已經(jīng)停止,上述治療對一般病人的療效迅速而明顯。治療有效的最早表現(xiàn)是病人自覺癥狀有所好轉(zhuǎn)。開始治療后短時期內(nèi)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明顯升高,常于5-10天間達到高峰,平均6-8%,范圍2-16%,二周以后又降至正常范圍內(nèi),血紅蛋白常于治療開始二周后才逐漸上升。同時食欲進步,體質(zhì)增強,面色好轉(zhuǎn),各種癥狀、體征逐漸減輕以至消失,血象完全恢復(fù)正常常需要二個月時間。但即使血紅蛋白已完全正常,小劑量鐵劑治療仍繼續(xù)3-6個月,以補足體內(nèi)應(yīng)有的鐵貯存量。
維生素C雖能促進食物中鐵的吸收,但用鐵鹽治療時并非必要。鹽酸能促進高鐵的吸收,但并不促進低鐵的吸收,故口服硫酸亞鐵時沒有必要同時服用稀鹽酸,除非病人有缺乏酸的胃腸道癥狀。有報道維生素B6能提高骨髓對鐵的利用,用量為1.5mg/kg/日,分三次口服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如果口服鐵鹽不能使貧血減輕,須考慮下列可能:①病人未按醫(yī)囑服藥;②所患貧血可能不是缺鐵性的、考慮診斷有誤;③出血未得到糾正,失血量超過了新生成的量;④同時還有炎癥,感染、惡性腫瘤等疾病干擾了骨髓對鐵的利用;⑤有腹瀉或腸蠕動過速,影響了鐵的吸收;⑥所用藥片陳舊,以至在胃腸道內(nèi)不能很好溶解及吸收。
(二)注射鐵劑一般盡量用口服藥治療,僅在下列情況下才應(yīng)用注射鐵劑:①腸道對鐵的吸收不良,例如胃切除或胃腸吻合術(shù)后、慢性腹瀉、脂肪痢等;②胃腸道疾病可由于口服鐵劑后癥狀加重,例如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jié)腸炎、節(jié)段性結(jié)腸炎、胃切除后胃腸功能紊亂及妊娠時持續(xù)嘔吐等;③口服鐵劑雖經(jīng)減量而仍有嚴重胃腸道反應(yīng)。
常用的鐵注射劑有右旋糖酐鐵及山梨醇枸櫞酸鐵。這兩種制劑各含鐵50mg/ml.給鐵的總劑量應(yīng)準確計算,不應(yīng)超量,以免引起急性鐵中毒。計算方法:每提高血紅蛋白10g/L(1g/dl),需用右旋糖酐鐵或山梨醇枸櫞酸鐵300mg,如果擬達到血紅蛋白150g/L(15g/dl)及補充貯存鐵500mg計算,鐵的總劑量(mg)=300×(15-病人的血紅蛋白g/dl)+500.首次給藥量為50mg,如無不良反應(yīng),第二日可增至100mg,如仍無不良反應(yīng),以后每日100mg,直至總劑量給完。給藥途徑是深部位肌肉注射。右旋醣酐鐵還可稀釋后作靜脈滴注,但易發(fā)生過敏反應(yīng),不宜推廣。
約有5%的病人注射鐵劑后可發(fā)生局部疼痛,頭痛、發(fā)熱、蕁麻疹等。右旋糖酐鐵靜脈注射后反應(yīng)多而嚴重。
(三)輔助治療加強營養(yǎng),增加含鐵豐富的食品。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血紅蛋白低于50g/L(5g/dl)時可輸血或紅細胞懸液;若有心功能不全時,宜多次少量輸血,且速度要慢,以防引起不良后果。試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