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tǒng)的惡性疾病,其特點是白血病細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彌漫性惡性增生,浸潤破壞體內臟器官和組織,并進入外周血液中,產生各種癥狀和體征。白血病細胞大多是未成熟和形態(tài)異常的白細胞。臨床上常有貧血、發(fā)熱、出血和肝、脾、淋巴結不同程度腫大等表現,外周血液中可出現幼稚細胞。
臨床常用的白血病分類如下:
l.根據白血病細胞成熟程度和白血病自然病程,白血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
2.按照細胞形態(tài)學分類 用FAB分類法分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與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又分成3種亞型:Ll型:原淋巴細胞體積較小,此型預后較好;L2型:原淋巴細胞較大,形態(tài)不很一致;L3型:原淋細胞較大,形態(tài)較一致。
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分成7型: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骨髓中絕大多數為原粒細胞,預后較差;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成熟型(M2);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3);急性粒—單核細胞型(M4)醫(yī)學|教育網整理;急性單核細胞白血?。∕5);急性紅白血?。∕6);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M7)。
我國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見,成年患者中,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最多見,兒童患者中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較多見。男性略多于女性。慢性白血病常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白血病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可能與發(fā)病有關的因素如下:
1.病毒 C型RNA病毒。到目前為止已肯定證明人類T淋巴細胞病毒能引起成人T細胞白血病。
2.放射 電離輻射可致白血病已被肯定。1次大劑量或多次小劑量照射均可引起白血病。
3.化學因素 多種化學物質或藥物均可誘發(fā)白血病,苯及其衍生物已被認為可致白血病。氯霉素、保泰松、烷化劑及細胞毒藥物均有可能致白血病。
4.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與白血病發(fā)病有關。
白血病發(fā)病機制是非常復雜的,可能是人體在上述各種因素作用下,機體免疫功能缺陷,對惡性細胞不能識別及消滅,使之得以繁殖,最終導致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