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我省氣候的變化,感冒、心血管、腦血管、消化道等疾病的患者居高不下。“有病就吃藥”幾乎成了每個市民的“法則”,導致盲目用藥現象嚴重。昨日,吉林省人民醫(yī)院腎內科副主任姚倫表示,隨意用藥的最大危害不僅是延誤病情,藥物對腎臟造成的損害也應該引起全民的重視。
消炎解熱鎮(zhèn)痛藥
可導致腎臟慢性損害
“頭痛、混身痛幾乎困擾過所有的人。”姚主任介紹,而稍有頭痛不適就自行服用消炎解熱鎮(zhèn)痛藥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比如布洛芬、消炎痛、去痛片、扶他林等,并且癥狀緩解后就不再就診。這些藥物所引起的腎功能衰竭占藥物性腎衰的1/3左右,還可導致急性腎衰。
這類藥物可以引起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致缺血性腎損害,高血鉀及水鈉潴留,其次可以誘發(fā)腎病綜合征和急性間質性腎炎。患者可出現頭昏、視物不清、惡心嘔吐等癥狀,甚至使血肌酐明顯升高,雙腎縮小,導致腎臟慢性損害,在情緒激動和勞累時可誘發(fā)急性發(fā)作。
因此,建議患者在服用這些藥物時,須定期監(jiān)測尿常規(guī)、腎功能,發(fā)現問題及時停藥治療。當風濕,疼痛癥狀減輕或緩解時,也應及時停藥或減量,避免對這類藥產生依賴,減少腎臟損害的發(fā)生。對已有腎臟疾病的患者,更要密切監(jiān)測腎功能變化,以防腎臟損害加重。這類藥物引起的腎臟損害一般是可逆的,早期發(fā)現、及時處理,預后較好。
新型青霉素
可致過敏性間質性腎炎
“目前,濫用抗生素現象十分嚴重,尤其是泌尿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姚主任介紹,當患者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時,往往不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而是自行到藥店購買抗生素在小診所注射,導致惡心、嘔吐、全身乏力、尿少等癥狀,檢查時可發(fā)現血肌酐升高明顯,可導致急性腎小管壞死、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后果。
許多抗生素具有潛在腎毒性,其嚴重程度一般隨劑量增大或療程延長而加重,及時停藥往往可緩解和恢復,但有時也可造成嚴重后果。
容易引起腎臟損害的抗生素包括慶大霉素、新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四環(huán)素等。慶大霉素等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具有廣譜和較強的抗菌效能,應用方便,不須做過敏試驗,因此濫用現象嚴重,這也是導致患者腎毒性發(fā)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使用這類抗生素時,一定要監(jiān)測腎功能及尿常規(guī)。
另外,有些藥物雖然本身沒有腎毒性,但因患者對這些藥物過敏,也可引起腎損害,如新型青霉素可引起過敏性間質性腎炎,及時停藥,可以減少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