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答疑周刊》2018年第9期內容,相信很多人都比較感興趣,醫(yī)學教育網編輯特撰文如下:
問題索引:
一、【問題】PPD試驗反應強度標準的判斷及其意義?
二、【問題】結核性腦膜炎的臨床表現及臨床分期?
三、【問題】幾種常見類型腸炎的臨床特點?
具體解答:
一、【問題】PPD試驗反應強度標準的判斷及其意義?
【解答】
強度判斷常用結核菌純蛋白衍生物(PPD)做結核菌素試驗,一般用PPD1:2000稀釋液0.1ml注入左前臂掌側面中下1/3交接處皮內,使之形成直徑6~10mm的皮丘,48~72小時觀測結果。
測量局部硬結的橫徑與縱徑,取其平均直徑的毫米數,作為判斷其反應強度的標準。硬結平均直徑不足5mm為陰性(-);5~9mm為陽性(+);10~19mm為中度陽性(++);≥20mm為強陽性(+++);局部除有硬結外,還有水皰、破潰、淋巴管炎及雙圈反應等為極強陽性(++++)。
臨床意義:
(1)陽性反應:
①曾接種過卡介苗;
②年長兒無明顯臨床癥狀,僅呈一般陽性反應,表示曾感染過結核桿菌;
③3歲以下,尤其是1歲以下小兒或未接種卡介苗者,陽性反應多表示體內有新的結核病灶。年齡愈小,活動性結核可能性愈大;
④強陽性反應者,表示體內有活動性結核??;
⑤由陰性轉為陽性反應,或反應強度從原來小于10mm增至大于10mm,且增加的幅度超過6mm時,表示新近有結核感染。
(2)陰性反應:
①未感染過結核。
②結核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前期(初次感染后4~8周內)。
③假陰性反應,由于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受到抑制,即使罹患結核病,結核菌素試驗有時亦可呈陰性反應,成為假陰性反應??梢娪冢翰糠謬乐亟Y核病,如粟粒性肺結核、干酪性肺炎、結核性腦膜炎等;部分急性傳染病,如麻疹、水痘、百日咳、猩紅熱及肝炎1~2個月內等;體質極度衰弱者,如重度營養(yǎng)不良、重度脫水、重度水腫等;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時;原發(fā)或繼發(fā)免疫缺陷病等。
④技術誤差或所用結核菌素已失效。
二、【問題】結核性腦膜炎的臨床表現及臨床分期?
【解答】
1.早期(前驅期)病程約1~2周。
主要表現為小兒性格和精神狀態(tài)改變,如懶動、少言、易倦、精神呆滯、喜哭、易怒、睡眠不安等變化。同時伴有發(fā)熱、盜汗、消瘦、食欲缺乏、嘔吐、便秘(嬰兒可為腹瀉)等。年長兒可自訴頭痛,多較輕微或非持續(xù)性,嬰兒則表現為蹙眉皺額,或凝視、嗜睡等。
2.中期(腦膜刺激期)約1~2周。
①腦膜刺激征頸項強直,凱爾尼格征(Kernig征)、布魯津斯基征(Brudzinski征)陽性。典型的腦膜刺激征年長兒多見,幼嬰則常表現為前囟隆起緊張。
②顱內壓增高表現為劇烈頭痛和嘔吐,多呈噴射性嘔吐,尖叫、驚厥或嗜睡,可伴有腦積水征。
③腦神經和腦實質損害最常見的腦神經障礙有面神經、動眼神經、外展神經癱瘓等。腦實質損害(腦炎)多表現為肢體癱瘓、多動、失語、手足徐動或震顫等?;純嚎捎懈杏X過敏。
④煩躁與嗜睡交替出現,以后逐漸進入昏睡狀態(tài)。
3.晚期(昏迷期)約1~3周。
上述癥狀進一步加重。病兒由意識模糊、半昏迷,繼而進入昏迷,頻繁發(fā)作陣攣性或強直性驚厥,角弓反張或去大腦強直,弛張高熱,呼吸不整等明顯的顱內高壓表現,甚至出現腦疝死亡。常伴有代謝性酸中毒、稀釋性低鈉血癥、腦性失鹽綜合征、低鉀血癥等水、鹽代謝紊亂。
三、【問題】幾種常見類型腸炎的臨床特點?
【解答】
1.輪狀病毒腸炎:輪狀病毒是秋、冬季嬰幼兒腹瀉最常見的病原,故曾被稱為“秋季腹瀉”。本病多見于6~24個月的嬰幼兒,>4歲者少見。潛伏期1~3天。起病急,常伴有發(fā)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一般無明顯感染中毒癥狀?;純涸诓〕?~2天常發(fā)生嘔吐,隨后出現腹瀉。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黃色水樣或蛋花湯樣,可帶少量黏液,無腥臭味。本病為自限性疾病,數日后嘔吐漸停,腹瀉減輕。自然病程約3~8天,少數較長??股刂委煙o效。大便鏡檢偶有少量白細胞。感染后1~3天大便中即有大量病毒排出,最長可達6天,糞便中可檢出輪狀病毒抗原。血清抗體一般在感染后3周上升。
2.大腸桿菌腸炎:多發(fā)生在氣溫較高的夏季,以5~8月為多。
(1)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潛伏期1~2天,起病較緩。大便每日5~10余次,量中等,呈黃綠色或蛋花樣稀便伴較多黏液,有發(fā)霉臭味;鏡檢有少量白細胞。常伴嘔吐,輕癥無發(fā)熱及全身癥狀,嚴重者可伴發(fā)熱、脫水及電解質紊亂。病程約1~2周,體弱兒病程遷延。
(2)產毒性大腸桿菌腸炎:潛伏期1~2天,起病較急。臨床癥狀與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相似。
(3)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潛伏期18~24小時。起病急,腹瀉頻繁,大便呈黏凍狀,帶膿血。常伴惡心、嘔吐、高熱、腹痛和里急后重,可出現嚴重的中毒癥狀甚至休克。
(4)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大便次數增多,開始為黃色水樣便,后轉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鏡檢有大量紅細胞,常無白細胞。伴腹痛,個別病例可伴發(fā)溶血尿毒綜合征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5)黏附性大腸桿菌腸炎:多見于嬰幼兒,發(fā)熱、腹瀉,大便為黃色稀水狀。
3.空腸彎曲菌腸炎:潛伏期約2~11天。全年均可發(fā)病,多見于夏季。6個月~2歲嬰幼兒發(fā)病率高,為人畜共患的疾病,以侵襲性感染為主。癥狀與細菌性痢疾相似,發(fā)熱、腹痛,易并發(fā)多器官功能損害。大便為黏液便或膿血便,有腥臭味。鏡檢有大量白細胞和少量紅細胞。
4.耶爾森菌小腸結腸炎:多發(fā)生在冬春季節(jié),動物是重要的傳染源,以糞-口途徑傳播為主,常累及嬰兒和兒童。癥狀因年齡而異,<5歲患兒以急性水瀉起病,可有黏液便、膿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鏡檢有紅細胞、白細胞。>5歲患兒除腹瀉外,可伴發(fā)熱、頭痛、嘔吐、腹痛(多由腸系膜淋巴結炎所致),甚至與闌尾炎相似,亦可引起咽痛和淋巴結炎。由產生腸毒素菌株引起者,可出現頻繁水瀉和脫水。嚴重病例可發(fā)生腸穿孔和腹膜炎。病程一般1~3周,少數可遷延數月。
5.鼠傷寒沙門菌小腸結腸炎:全年均有發(fā)生,夏季發(fā)病率高,絕大多數患兒為<2歲的嬰幼兒,新生兒和<1歲嬰兒尤易感染,常引起暴發(fā)流行。臨床表現輕重不一,發(fā)病較急,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腹脹、發(fā)熱;大便每天數次至數10次,稀糊狀、帶有黏液甚至膿血,性質多變,有特殊臭味;鏡檢有紅、白細胞和膿細胞。嚴重者可出現脫水、酸中毒、全身中毒癥狀,甚至發(fā)生休克;亦可引起敗血癥、腦脊髓膜炎。病程遷延,有并發(fā)癥者可長達數周。帶菌率高,部分患兒病后排菌可達2個月以上。
6.抗生素誘發(fā)的腸炎: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可使腸道菌群失調,使腸道內耐藥菌大量繁殖引起腸炎。發(fā)病多在持續(xù)用藥2~3周后,亦有短至數日者。體弱、嚴重的原發(fā)病、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抗癌藥,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發(fā)病。嬰幼兒病情多較重。
(1)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原發(fā)性者少見,多繼發(fā)于使用大量抗生素后。它是細菌侵襲腸壁和產生腸毒素所致。主要癥狀為腹瀉;重癥腹瀉頻繁,大便有腥臭味,呈黃或暗綠色,水樣,黏液較多,少數為血便??沙霈F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伴有腹痛和不同程度的中毒癥狀如發(fā)熱、惡心、嘔吐、乏力、譫妄,甚至休克。大便鏡檢有大量膿細胞和成簇的革蘭陽性球菌,培養(yǎng)有金葡菌生長,凝固酶試驗陽性。
(2)假膜性小腸結腸炎:由難辨梭狀芽胞桿菌引起。幾乎各種抗生素均可誘發(fā)本病,可在用藥1周內或遲至停藥后4~6周發(fā)病。亦見于外科術后、腸梗阻、腸套疊、巨結腸和腎衰竭等衰弱患者。主要癥狀為腹瀉,重癥頻瀉,大便為黃或黃綠色,水樣,可有假膜排出,少數大便帶血??沙霈F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伴有腹痛、腹脹和中毒癥狀,嚴重者可發(fā)生休克。對可疑病例可行直腸鏡和乙狀結腸鏡檢查。大便做厭氧菌培養(yǎng)、組織培養(yǎng)法檢測細胞毒素可協助確診。
(3)真菌性腸炎:常為白色念珠菌所致,常伴鵝口瘡。大便次數增多,稀黃,泡沫較多,帶黏液,有時可見豆腐渣樣細塊(菌落),偶見血便,鏡檢可見真菌芽生細胞和假菌絲。做大便真菌培養(yǎng)進行鑒別。
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答疑周刊》2018年第9期(word版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版權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以上關于“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答疑周刊》2018年第9期”的文章由醫(yī)學教育網編輯原創(chuàng)整理,希望對參加2018年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的考生們有幫助!
- · ?醫(yī)學教育網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17期
- · ?醫(yī)學教育網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16期
- · ?醫(yī)學教育網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15期
- · ?醫(yī)學教育網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14期
- · ?醫(yī)學教育網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13期
- · ?醫(yī)學教育網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12期
- · ?醫(yī)學教育網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11期
- · ?醫(yī)學教育網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10期
- · ?醫(yī)學教育網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9期
- · ?醫(yī)學教育網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