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外面餐館,中國人的習慣是喜歡吃剛從鍋里出來的,感覺滾燙的飯菜吃在嘴里就特別香些。但是,天天都這么吃溫度過高的食物,對腸胃是否有害呢?
從冒著熱氣的面條,到餡料熱乎的包子餃子,以及滾燙的火鍋,中國人的飲食一直離不開“熱”這個字。中國烹飪協(xié)會副秘書長邊疆表示,這是因為,亞洲人體質相對較弱,吃熱食可以為身體提供更多的能量,幫助人們御寒保持體溫。相比之下,歐美等地的人體格更壯,平時吃得食物本身熱量更高,因此對食物溫度沒有特別的要求,所以他們的飲食結構中冷食較多。“當然,中國人愛吃熱還有一個原因是,許多食物的美味需要溫度來‘激發(fā)’,而中國人的味覺和嗅覺早已適應了這種被溫度激發(fā)出的香味,所以熱食成為國人千百年來不變的飲食習慣。”邊疆說。
盡管如此,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飲食過熱和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息息相關。這是因為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組成的,非常嬌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過燙的食物溫度在70-80℃左右,像剛沏好的茶水,溫度可達80-90℃,很容易燙傷食道壁。如果經常吃燙的食物,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受到燙傷,可形成淺表潰瘍。反復地燙傷、修復,就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進一步發(fā)展變成腫瘤。
中醫(yī)也不主張飲食過熱。在消化道內,食物的消化過程適宜在接近體溫的溫度下進行。過熱的食物會導致氣血過度活躍,胃腸道血管擴張,對腸胃產生刺激。
所以,我們在平時吃東西的時候,盡量不要去吃溫度過高的食物,等它稍微冷些再開動。我們平時吃的食物最好是不冷不熱,這樣才能有利于自己的身體,才不會刺激到腸胃。
以上是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全部內容,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對胃病有了更多的了解。大家可以將這篇文章分享給周圍的朋友,引起更多朋友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