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病的篩查是臨床醫(yī)學檢驗主管技師考試需要了解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廣大復習備考的考生有所幫助。
新生兒溶血病的篩查:
在臨床上,常見新生兒出生后,黃疸逐漸加重,在 1 ~ 5 天內達到最高值,大大超出生理性黃疸的水平,有些還伴有貧血、肝脾腫大胎兒期水腫等癥狀,然后黃疸在一周后逐漸消失。這類患兒經治療后大多數(shù)會康復,少數(shù)患兒會產生核黃疸,導致嚴重后果。這種疾病就是新生兒溶血病。 新生兒溶血病是由于母嬰之間的血型不合造成的。
其實臨床上造成胎兒、新生兒溶血性貧血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種,如 G6PD 缺乏, a- 地中海貧血,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病毒感染等,但這些病因只占新生兒溶血的少數(shù)。所以 “ 新生兒溶血病 ” 這一病名就特指由母嬰之間的血型不合造成的胎兒、新生兒溶血 (Haemolitic disease of the new born – 簡寫為 HDN) .妊娠期間,由于母嬰血型不合,胎兒紅細胞會少量進入母體循環(huán),刺激母體產生了相應血型抗體??贵w通過胎盤回到胎兒體內,使胎兒紅細胞產生不同程度的溶血,這是造成大月齡胎兒死亡的常見原因。如果胎兒存活,來自母體的抗體繼續(xù)造成新生兒紅細胞溶血,嚴重的造成新生兒死亡或形成核黃疸,核黃疸會嚴重影響智力和運動機能。
較常見的有 ABO 血型系統(tǒng)和 Rh 血型系統(tǒng)。 ABO 新生兒溶血病的發(fā)病率約為 5 %,其中 O 型母親生出 A 型、 B 型新生兒,總膽 >18mg/dl(300 μ mol/L) 的新生兒 ABO 溶血病發(fā)病率達 20 %. Rh 陰性孕婦新生兒溶血病的發(fā)病率約為 60 %(第二胎)前者病情通常較輕,一般無需換血;后者較少見,但病情嚴重,大多數(shù)需要換血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人類的血型極為復雜,能造成新生兒溶血病的血型有幾十種之多,通過產前檢查可以排除所有血型系統(tǒng)可能造成的新生兒溶血病,因此,為了優(yōu)生優(yōu)育所有產婦都有必要做血液免疫學產前檢查。
造成新生兒溶血的常見母子血型如:
母 子
血型: O A, B
A B,AB
B A,AB
Rh 陰性 Rh 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