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jīng)纖維支氣管鏡(纖支鏡)肺減容術(BLVR)是根據(jù)肺減容原理,通過纖支鏡阻塞相應肺段或亞肺段支氣管,使膨脹過度的肺萎陷,即所謂“內科切除”死腔肺組織,從而達到外科肺減容術療效的方法。
1966年,Crenshaw首次通過纖支鏡在肺葉支氣管處使用化學藥物閉塞充氣過度的肺大泡,并初步獲得成功。2001年,Ingenito等通過動物實驗初步證實了該技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目前BLVR研究采用密封劑、單向活瓣和阻塞劑等方法阻塞支氣管,但研究最多的是使用單向活瓣支架行肺減容術,該支架具有允許遠端氣體和分泌物排出,阻止氣體進入遠端肺組織的特點。目前,單向活瓣支架包括螺旋傘狀支架和Emphasys單向活瓣支架2種。
使用螺旋傘狀支架行BLVR
螺旋傘狀支架是一種可經(jīng)纖支鏡放置在支氣管的單向活瓣。它由鎳鈦合金構成基本框架,遠端有5個固定錨,近端由可放射性膨脹的支撐架組成,這些支撐架均被高分子化合物覆蓋形成傘狀結構。支架移位后重新放置及取出可通過支架近端中心桿進行。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動物實驗證實,螺旋傘狀支架可使肺總量較基礎值減少13%,殘氣量減少5%,可達到肺減容的目的。Dillard等的動物實驗證實,螺旋傘狀支架放置6個月后對氣道壁的損傷為輕度或中度,并不影響氣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且支架取出后氣道損傷可以恢復。
Gonzalez等對16只綿羊放置216個支架,13個月后尸檢行氣道分泌物培養(yǎng)和組織學檢查發(fā)現(xiàn),氣道感染較輕,且支架周圍氣道組織學改變極少。同時也發(fā)現(xiàn),術后6個月支架移位率為0,支架周圍氣道僅有輕度增生。
以上研究結果均證明使用螺旋傘狀支架進行BLV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北美正在進行多中心臨床試驗,進一步確定這種支架的臨床價值。
使用Emphasys單向活瓣支架行BLVR
Emphasys研制的支氣管內活瓣支架共有兩代產品,都進行了動物實驗和初期臨床試驗,且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第一代Emphasys單向活瓣支架(EBV)為鴨嘴狀活瓣,是一種可自行擴張鎳鈦合金支架。它可防止氣體進入遠端肺組織,并能促進黏液排出。第一代EBV目前有3種規(guī)格,適用于不同水平的靶位支氣管(根據(jù)高分辨CT掃描確定)。支架放置一般在全麻下進行,氣管插管并給予機械通氣,支架通常經(jīng)纖支鏡放置在段支氣管和亞段支氣管。
第二代EBV是Zephyr支氣管內活瓣,是一種硅酮覆膜、具有單向活瓣的鎳鈦合金支架,它也阻止氣流進入遠端肺組織。第二代EBV目前有2種規(guī)格。第一代活瓣的裂縫壓和流速阻力均高于第二代Zephyr活瓣,不同規(guī)格中直徑大的流速阻力低??偟膩碚f,第二代大號規(guī)格的活瓣呼出氣流更高一些。第二代支架的放置較第一代簡單,只需在局麻下就可完成。
9個國家7個中心進行了第一代EBV的臨床研究,到目前為止,98例患者接受了第一代EBV治療。Wan等對這98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發(fā)現(xiàn),所有中心的入選標準和除外標準均相同,但靶位的選擇、支架放置的數(shù)量及術中麻醉方式無統(tǒng)一標準。其中共放置支架396個,放置位置以單側肺葉為主(49.0%),大多數(shù)放置在右上葉(39.8%),術后90天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明顯改善(P=0.007),殘氣容積(RV)明顯減少(P=0.025),運動耐力有所提高(P<0.001)。其中改善幅度最大的是單側整肺葉減容患者。術后嚴重并發(fā)癥主要包括,1例死亡,3例需手術治療的氣胸,4例氣體滲漏時間超過7天。其他并發(fā)癥有,17例COPD急性發(fā)作,5例非治療肺段炎癥及2例需引流的氣胸。嚴重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8.2%。該多中心分析證實,使用EBV行BLVR可以使肺氣腫患者肺功能和運動耐力得到改善,但其遠期療效需進一步研究。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EBV放置后形成肺不張的比例較低。Toma等報告,8例患者術后4周有4例出現(xiàn)肺萎陷。Snell等報告,10例患者接受EBV右上葉阻塞治療,術后1個月僅觀察到1例患者出現(xiàn)肺段不張。Yim報告,21例患者術后1個月和3個月僅有4例患者觀察到萎陷>75%的肺葉。Hopkinson和Venuta等指出,EBV放置后即使未出現(xiàn)肺不張,但這種方法仍有效。有效的潛在機制可能是單向活瓣可減低運動性充氣過度。肺不張未形成可能與肺氣腫患者廣泛的側支交通有關。
根據(jù)目前研究結果,雖然接受BLVR的患者未出現(xiàn)靜息狀態(tài)下肺容積減少,但患者的癥狀和運動耐力均有所改善,所以經(jīng)纖支鏡治療肺氣腫可能較BLVR的提法更適合。
最近報告了放置EBV24個月的臨床觀察結果,術后24個月放置第一代EBV的主要并發(fā)癥為支架周圍黏膜肉芽腫病變,但支架功能仍正常。第二代EBV支架肉芽腫的發(fā)生明顯減少,術后12個月10例患者中僅有1例支架周圍出現(xiàn)少量肉芽腫。術后12個月和24個月患者的肺功能、呼吸困難評分、BODE指數(shù)改善無統(tǒng)計學差異。這不能除外患者疾病本身的進展和肺功能逐年下降,如接受外科肺減容術的患者術后18個月到2年的肺功能也在降低。但BLVR可能獲得的是短期療效,是否再次置入支架及置入支架間隔多久需進一步研究。
天津海河醫(yī)院借鑒國外支架原理,自行研發(fā)一種單向活瓣鎳鈦合金記憶覆膜支架,且動物實驗證實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很好的組織相容性。此種支架為三瓣式活瓣支架,共有4種規(guī)格,可適用于不同靶位支架的放置。同時這種支架具有與國外支架相同的功能:允許遠端分泌無排出,阻止近端氣體通過。
到目前為止,已有7例患者接受此種支架的BLVR治療,初步臨床結果表明該方法安全、簡便、易操作,而且手術時間短、患者均能很好耐受。術后2周6分鐘步行距離增加92m,呼吸困難評分明顯改善。更重要的是該治療可避免外科手術引起的各種致死性并發(fā)癥。
小結:經(jīng)纖支鏡治療肺氣腫是一種涉及介入治療肺病學領域的創(chuàng)新治療方法。隨著介入醫(yī)學的發(fā)展,技術水平的提高,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初步證實。BLVR主要用于治療不均一肺氣腫,其優(yōu)點在于創(chuàng)傷小、術后并發(fā)癥少、死亡率低,初步臨床試驗已經(jīng)證實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遠期療效需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