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cdel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耳鼻咽喉職稱 > 主治復習資料 > 正文

如何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

2020-02-05 14:33 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備考復習,專門整理了如何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如下:

1.密切觀察和隨診

因為分泌性中耳炎為自限性疾病,有一定的自愈率,在給予有創(chuàng)治療前患兒應該嚴密觀察3個月。分泌性中耳炎是否自愈取決于病因及積液時間的長短。由急性中耳炎遺留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兒,約75%——90%在3個月時可以自愈,鼓室壓圖由B轉為A、C型。約55%分泌性中耳炎患兒可在3個月時自愈,但是,約1/3的患兒可能加重。在起病時間不祥的2——4歲的患兒中,約25%的患兒自愈時間為3個月。嬰兒和2歲以下小兒的自愈率更高。2歲以上雙耳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在3月以上患兒,在6——l2個月時其自愈者約為30%。對于處于觀察階段的非高?;純?,無論是藥物還是手術干預則百害而無一利,而觀察等待對非高危患兒則無害處;需要告知家人患兒聽力差,尤其是雙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兒;制定改善患兒聆聽和學習環(huán)境的措施和方案;定期復查,并進行氣壓耳鏡和鼓室壓圖檢查。

2.藥物治療

對于兒童,藥物療效短暫而有限,副作用多,不推薦使用。不主張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充血不應該成為抗生素應用的指征,不主張聯(lián)合使用抗組胺藥及減充血劑,因為他們的副作用明顯。也不主張普遍地長期使用口服激素治療,除非個別病例。尚無證據支持咽鼓管通氣、口服或鼓室內注射黏液促排劑及其他藥物的治療作用。

3.手術治療

選擇手術時應該考慮的因素為聽力水平及伴隨癥狀;是否存在影響(言語語言)發(fā)育的高危因素;分泌性中耳炎自愈的可能性。手術指征為分泌性中耳炎持續(xù)在4月以上伴有聽力減退和其他癥狀;持續(xù)或復發(fā)性分泌性中耳炎,伴有高危因素存在(只要是高危患兒,無論積液時間長短,都應該盡早手術);鼓膜或中耳結構損害。應該綜合基層醫(yī)生、耳鼻咽喉科醫(yī)生和家人的意見,權衡手術利弊。隨訪患兒的手術指征為:較好耳的聽力水平達到40dB或以上;長期分泌性中耳炎并出現(xiàn)了耳痛、不明原因的睡眠障礙和合并急性中耳炎反復發(fā)作;鼓膜后上方內陷囊袋;聽骨爛蝕;內陷粘連和內陷囊袋內角化物的積存。

手術術式包括首選鼓膜置管術(可使中耳通氣狀態(tài)保持12——14個月);有鼻堵、慢性鼻竇炎、慢性腺樣體炎等指征時同時行腺樣體切除術,不建議4歲以下患兒行腺樣體切除術;再次手術時可行腺樣體切除術和鼓膜切開術,同時行鼓膜置管或不置管;不建議單獨行鼓膜切開術(使中耳通氣僅僅保持幾天,激光輔助鼓膜切開也只使中耳通氣保持幾周)或單獨行扁桃體切除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無確切療效)。

再次手術問題:在鼓膜置管脫管的患兒中,20%——50%的患兒分泌性中耳炎復發(fā),需要再次手術。建議再次手術時,無論腺樣體大小,都應該行腺樣體切除術(但是腭裂或黏膜下腭裂除外)。因為它使再次手術率降低50%。再次手術的療效好(對于2歲兒童的再手術療效明顯,而對于3歲兒童的再手術療效最明顯)。術式采用鼓膜切開+腺樣體切除(>4歲);鼓膜置管+腺樣體切除(<4歲)。再次手術時,鼓膜置管尤其適合于高危患兒并且必須根治分泌性中耳炎患兒和鼓膜、中耳黏膜有明顯炎癥的患兒。

應該權衡是觀察隨訪還是手術所帶來的風險,并建議每3——6月或更短間期復查一次。在觀察階段不宜繼續(xù)觀察等待的患兒有:不能定期復查的患兒;高危患兒或并發(fā)有其他疾病的患兒。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高級職稱考試精華高頻知識點歡迎關注醫(yī)學教育網2020年高級職稱考試欄目!這里有2020年高級職稱考試政策動態(tài)、精華資料及備考技巧!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題庫軟件
耳鼻咽喉科學職稱(中/高級)

題庫軟件:熱賣中

題庫設計緊扣考試大綱、考試教材、考試科目。符合考試題型與考試科目,考試資料豐富,免費試用。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