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部檢查的觸診檢查包括什么?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 1)腹壁緊張度
正常腹壁柔軟,緊張度增加見于腹膜炎、血腹、大量腹水;
(2)壓痛及反跳痛
正常人無壓痛及反跳痛,當腹腔臟器炎癥未累及壁層腹膜時僅有壓痛,若累及壁層腹膜即可引起反跳痛,腹膜炎三聯(lián)征包括腹肌緊張度增加、壓痛及反跳痛。
(3)肝臟
正常人肋下不能捫及,少數(shù)人可觸及肝下緣,但不超過肋下1cm,劍突下小于3cm,質軟光滑無壓痛。肝大可見于肝炎、肝腫瘤、肝膿腫、肝淤血等。應注意肝大小、質地、壓痛、表面形態(tài)、邊緣、搏動及摩擦感;
(4)膽囊
正常人不能觸及,如在右肋下腹直肌外緣觸及一梨形或卵圓形張力較高的包塊,隨呼吸上下移動,即為腫大的膽囊,見于膽囊炎(Murphy征陽性)、癌及結石。壺腹癌引起的膽囊腫大無壓痛,稱為Courvoisier征陽性。
(5)脾臟
脾腫大的測量法,臨床將脾腫大分為輕、中、高三度。輕度腫大時,脾下界在左肋下2cm以內;中度腫大時,超過2cm至臍水平以上;超過臍水平線或前正中線為高度腫大;
(6)腎臟
采用雙手觸診法,小兒或消瘦者可觸及右腎下極。腎、輸尿管壓痛點:季肋點――腹直肌外緣與肋弓交點處,相當于腎盂位置;上輸尿管點――臍水平線上腹直肌外緣;中輸尿管點――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緣,相當于輸尿管第二狹窄處;肋脊點――背部第12肋骨與脊柱的夾角的頂點;肋腰點――背部第12肋骨與腰肌外緣的夾角頂點。腎及尿路炎癥或結石病變時,上述各點可有壓痛。
(7)腹部包塊:
a.正常腹部可觸及的包塊
腹直肌肌腹及腱劃;腰椎椎體及骶骨岬;乙狀結腸糞塊;橫結腸;盲腸;
b.異常包塊
捫及除上述外的異常包塊,需注意包塊位置、大小、形態(tài)、質地、壓痛、搏動、移動度及與腹壁、皮膚的關系.
(8)液波震顫
有大量腹水,超過3000-4000ml,才能查出.
(9)振水音
胃內有多量液體和氣體存留時可出現(xiàn),正常人在餐后或飲食大量液體時可有上腹振水音,病理狀態(tài)見于幽門梗阻或胃擴張。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中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考試資訊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