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甚發(fā)痙型痙證的施治要點是中醫(yī)內科會涉及的內容,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 癥狀
發(fā)熱胸悶,口噤齘齒,項背強直,甚至角弓反張,手足攣急,腹脹便秘,咽干口渴,心煩急躁,甚則神昏譫語,苔黃膩,脈弦數。
2. 癥候分析
邪熱薰蒸陽明氣分,宿滯中焦,陽明燥熱內結,腑氣不通,故胸悶、腹脹、便秘。熱盛傷津,筋脈失養(yǎng),則口噤齘齒,項背強直,甚至角弓反張,手足攣急,咽干口渴。熱擾神明故心煩急躁,甚則神昏譫語。苔黃膩,脈弦數均為實熱壅盛之象。
3. 治法
泄熱存津,養(yǎng)陰增液。
4.方藥治療
增液承氣湯。
方中大黃、芒硝蕩滌積熱,泄熱以存陰;玄參、生地、麥冬養(yǎng)陰清熱,增液柔筋。全方合用則熱去津生,筋柔而痙解。若腹脹便秘者,加厚樸、枳實理氣導滯。若熱傷津而無腑實證者,可用白虎加人參湯,以清熱救津。若抽搐甚者,酌加地龍、全蝎、菊花、鉤藤等熄風止痙。急躁心煩者,加梔子、淡竹葉以清心除煩。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