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實癥、虛癥判定,醫(y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相關資料分享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希望對大家鞏固2020中藥學職稱知識點有所幫助!
實癥瀉之,虛癥補之。具體怎么判定是實癥還是虛癥呢?
【答案解析】實,即指邪氣亢盛,是以邪氣盛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種病理反應。致病邪氣的毒力和機體的抗病能力都比較強盛,或是邪氣雖盛而機體的正氣未衰,能積極與邪抗爭,故正邪相搏,斗爭劇烈,反應明顯,在臨床上出現(xiàn)一系列病理性反應比較劇烈有余的證候,即謂之實證。
實證常見于外感六淫致病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痰、食、水、血等滯留于體內而引起的病證。如痰涎壅盛、食積不化、水濕泛濫、瘀血內阻等病變,以及壯熱、狂躁、聲高氣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脈實有力等,都屬于實證。
虛,即指正氣不足,是以正氣虛損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種病理反應。也就是說,機體的氣、血、津液和經絡、臟腑等生理功能較弱,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機體的正氣對于致病邪氣的斗爭,難以出現(xiàn)較劇烈的病理反應。所以,臨床上可出現(xiàn)一系列虛弱、衰退和不足的證候,即謂之虛證。[醫(yī)學教育網原創(chuàng)]
虛證,多見于素體虛弱或疾病的后期,以及多種慢性病證。如大病、久病消耗精氣,或大汗、吐利、大出血等耗傷人體氣血津液、陰陽,均會導致正氣虛弱,出現(xiàn)神疲體倦、面容憔悴、心悸氣短、自汗、盜汗,或五心煩熱,或畏寒肢冷,脈虛無力等正虛的臨床表現(xiàn)。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實癥、虛癥判定”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中藥學職稱考試相關資訊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中藥學職稱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