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陰病治陽、陽病治陰"與"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的區(qū)別是什么
關于"陰病治陽、陽病治陰"與"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的區(qū)別,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相關資料分享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希望對大家鞏固2020中藥學職稱知識點有所幫助!
"陰病治陽"適用于陽虛所致的虛寒證,即采用扶陽益火之法,消退相對亢盛之陰寒,故該治法也可稱為"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技巧是:火屬陽,益即為補,所以益火=補陽,指的是用補陽的方法來消退陰盛。
"陽病治陰"適用于陰虛所致的虛熱證,即采用滋陰壯水之法,抑制相對亢盛之陽,故亦稱為"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技巧是:水屬陰,壯即為補,所以壯水=補陰,指的是用補陰的方法來制約陽亢。
"陰病治陽,陽病治陰"的理論依據(jù)是陰陽的對立制約關系。
"陰中求陽"針對的是陽虛證的治療,指的是在使用補陽藥的同時,兼用少量補陰藥,使得"陽得陰助"而達到更好的補陽目的。
同理,"陽中求陰"針對的是陰虛證的治療,指的是在使用滋陰藥的同時,兼用少量補陽藥,使得"陰的陽升"而達到更好的補陰目的。
"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的理論依據(jù)是陰陽的互根互用關系。
推薦閱讀: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陰病治陽、陽病治陰"與"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的區(qū)別”的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中藥學職稱考試相關資訊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中藥學職稱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