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草類中藥——刺莧菜的中藥鑒定是怎樣的?
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了全草類中藥——刺莧菜的中藥鑒定要點如下,請各位中藥學(xué)職稱考生仔細(xì)查看。
【來源】莧科植物刺莧Amaranthus spinosus L.的全草。
【產(chǎn)地分布】生于村旁空曠荒地或路旁。分布于我國西北、中南、華東、華南和西南各地。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
【藥材性狀】根圓錐形,長短不一。莖直立,圓柱形,上部稍扭曲,長30~70厘米,直徑0.3~0.5厘米;表面淡黃色或淡黃綠色,有深縱槽,上部有微毛,下部無毛;體輕,質(zhì)韌,斷面類白色。葉互生。葉片皺縮,多破碎,完整者呈長卵形,基部楔形,全緣或波狀,灰綠色。穗狀花序頂生和腋生,密生小花?;▎涡裕菩弁辍0?,卵形。種子細(xì)小,黑色。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jīng)】甘、淡,涼。歸胃經(jīng)、脾經(jīng)、大腸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涼血止血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15~60克,煎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用治赤白痢疾、濕熱腹痛、痔瘡出血、白濁、血淋、皮膚濕疹。
【主要成分】根含α-菠菜甾醇、混合皂苷,其中分離得皂苷元有齊墩果酸,糖分為D-葡萄糖和D-葡萄糖醛酸。莖葉含α-菠菜甾醇、三十一烷。有報道葉含微量氫氰酸。
【使用禁忌】陰盛陽虛體質(zhì)、脾虛便溏、慢性腹瀉者忌。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知識請關(guān)注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