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柴胡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是什么?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了小柴胡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
【組方原理】
來源:《傷寒雜病論》。
組成:柴胡半斤(24g);黃芩三兩(9g);人參三兩(9g);甘草炙,三兩(6g);半夏洗,半升(9g);生姜切,三兩(9g);大棗擘,十二枚(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能主治:和解少陽,治少陽病,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脈弦;及婦人熱入血室,暮則譫語,或瘧發(fā)寒熱等癥。近代常用于感冒、瘧疾、慢性肝炎、慢性膽囊炎等見有少陽證者。
禁忌:本方柴胡應重用。方中柴胡升散,黃芩、半夏性燥,故陰虛血少者不宜用本方。
方解:方中柴胡散邪透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黃芩除熱清里,使半里之邪得以內徹;人參、甘草益氣扶正,以助祛邪;半夏和胃降逆而止嘔,并制約柴胡助嘔之弊;生姜、大棗配甘草調和營衛(wèi)以行津液。諸藥合用,共成和解少陽、補中之功。
【加減化裁】
若胸中煩而不嘔,為熱聚于胸,去半夏、人參,加瓜蔞以清熱理氣寬胸;渴者,去半夏,加花粉;腹中痛者,去黃芩,加白芍柔肝止痛;瘀血互結,少腹?jié)M痛,可去參、甘、棗之甘壅,加延胡索、當歸尾、桃仁以祛瘀。脅下痞便,是氣滯痰郁,去大棗,加牡蠣以軟堅散結;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氣凌心,宜去黃芩,加茯苓以淡滲利水;不渴,外有微熱,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參,加桂枝以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飲,宜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干姜以溫肺止咳。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