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秦皮炮制】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后切塊或切段,曬干。
【秦皮性味】
苦,寒。
①《本經(jīng)》:苦,微寒。
②《別錄》:大寒,無毒。
③《藥性論》:平。
④《綱目》:氣寒,味苦,性澀。
【秦皮歸經(jīng)】
入肝、膽經(jīng)。
①《綱目》:厥陰肝、少陽膽經(jīng)。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肝、腎二經(jīng)。
【秦皮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平喘止咳,明目。治細菌性痢疾,腸炎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白帶,慢性氣管炎,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牛皮癬。
①《本經(jīng)》: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
②《別錄》:療男子少精,婦人帶下,小兒癇,身熱,可作洗目湯。
③《藥性論》:主明目,去肝中久熱,兩目赤腫疼痛,風淚不止;治小兒身熱:作湯浴。
④《日華子本草》:洗肝,益精,明目,小兒熱驚,皮膚風痹,退熱。
⑤張元素:治女子崩中。
⑥《湯液本草》:主熱痢下重,下焦虛。
⑦《吉林中草藥》:治腸風下血。
⑧《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治腸炎腹瀉。
⑨《陜西中草藥》:治麥粒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劑。外用: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