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讀書,須是耐煩,復習備考,每一個知識點都要認真對待,不斷地反復幫助理解記憶。骨折的類型包括哪些?醫(yī)學教育網小編專門整理如下,希望對各位外科主治醫(yī)師考生備考復習有所幫助。
骨折分類的目的,在于明確骨折的部位和性質,利用臨床上正確、完善地診斷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一)依據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為:
1.開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膚和粘膜破裂,骨折處與外界相通恥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腸破裂,均為開放性骨折。因與外界相通,此類骨折處受到污染。
2.閉合性骨折:骨折處皮膚或粘膜完整,不與外界相通。此類骨折沒有污染。
(二)依據骨折的程度分類
1.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連續(xù)性全部中斷,管狀骨骨折后形成遠、近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骨折段。橫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屬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連續(xù)性僅有部分中斷,如顱骨、肩胛骨及長骨的裂縫骨折,兒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屬不完全性骨折。
(三)依據骨折的形態(tài)分類
1.橫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多發(fā)生在骨干部。
2.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兩塊以上,稱粉碎性骨折。骨折線呈“T”形或“Y”形時,又稱“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壓縮骨折:松質骨因壓縮而變形,如椎體和跟骨。
4.星狀骨折:多因暴力直接著力于骨面所致,如顱骨及髕骨可發(fā)生星狀骨折。
5.凹陷骨折:如顱骨因外力使之發(fā)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發(fā)生在長管骨干骺端皮質骨和松質骨交界處。骨折后,皮質骨嵌插入松質骨內,可發(fā)生在股骨頸和肱骨外科頸等處。
7.裂紋骨折:如長骨干或顱骨傷后可有骨折線,但未通過全部骨質。
8.青枝骨折:多發(fā)生在小兒,骨質部分斷裂,骨膜及部分骨質未斷。
9.骨骺分離:通過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斷面可帶有數量不等的骨組織,是骨折的一種。
(四)依據解剖部位來分類
如脊柱的椎體骨折,附件骨折,長骨的骨干骨折,骨骺分離,干骺端骨折,關節(jié)內骨折等。
(五)依據骨折前骨組織是否正常分類
1.外傷性骨折:骨結構正常,因暴力引起的骨折,稱之為外傷性骨折。
2.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不同于一般的外傷性骨折,其特點是在發(fā)生骨折以前,骨本身即已存在著影響其結構堅固性的內在因素,這些內在因素使骨結構變得薄弱,在不足以引起正常骨骼發(fā)生骨折的輕微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骨折。
(六)依據骨折穩(wěn)定程度分類
1.穩(wěn)定性骨折:骨折復位后經適當的外固定不易發(fā)生再移位者稱穩(wěn)定性骨折。如裂縫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長骨橫形骨折、壓縮骨折等。
2.不穩(wěn)定性骨折:骨折復位后易于發(fā)生再移位者稱不穩(wěn)定骨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股骨干既是橫骨折,因受肌肉強大的牽拉力,不能保持良好對應,也屬不穩(wěn)定骨折。
(七)依據骨折后的時間分類
1.新鮮骨折:新發(fā)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纖維連接,還可能進行復位者,2~3周以內的骨折。
2.陳舊性骨折:傷后三周以上的骨折,三周的時限并非恒定,例如兒童肘部骨折,超過10天就很難整復。
以上就是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點。希望各位外科主治醫(yī)師考生可以堅持復習,祝大家考試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