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視乳頭的大小、形狀、顏色、邊緣是否清晰,有無水腫隆起,表面有無出血以及小血管的多少,生理凹陷是否加深擴大,凹陷與視乳頭直徑比值(簡稱杯盤比,可用杯/盤或C/D表示)是多少,正常為0.3,雙側比值相差多少,乳頭上血管是否有屈膝現(xiàn)象和偏向鼻側,以及動脈有無搏動等。
2.視網膜血管視網膜中央血管進入眼底分為顳上、顳下、鼻上、鼻下四支,然后又分為很多小支,支配視網膜各部。動脈色鮮紅較細,靜脈色暗紅而較粗,正常時動脈與靜脈第;1、2分支的管徑之比約2:3.通過血管壁可以看到血柱。檢查時,注意血管的粗細及其彎曲度,動靜脈管徑的比例,血管壁反光情況,動靜脈有無交叉壓迫征,是否有白鞘伴行,有無血管閉塞及側支循環(huán)等。
3.黃斑區(qū)位于視網膜后極,視神經乳頭的顳側略偏下方,距視神經乳頭約3—4毫米,范圍約略大于一個視乳頭大小,顏色較其他部視網膜為深,無血管,其中央可見一針頭大小的反光點,為中心凹光反射。
檢查時,注意黃斑區(qū)中心凹光反射是否存在,黃斑區(qū)有無水腫、出血、滲出物、色素紊亂、萎縮斑或裂孔等。
4.視網膜正常視網膜是透明的,因脈絡膜及色素上皮層的關系,使眼底呈均勻的橘紅色。也有因脈絡膜色素較多并充實于血管之間,使紅色脈絡膜血管透露出來呈豹紋狀眼底的。
檢查時,應沿血管分布區(qū)域進行。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注意眼底視網膜有無水腫、滲出、出血、萎縮斑、新生血管或色素沉著,有無腫物、視網膜脫離或裂孔等。
眼底檢查結果須繪成簡圖并作記錄。描述眼底病變時,通常以視神經乳頭、視網膜血管、黃斑部為標志,注明病變的位置,如顳上、顳下,鼻上、鼻下,距離視神經乳頭邊緣有多少個視神經乳頭直徑等。病變的大小,也以若干視神經乳頭直徑表示。病灶如有隆起或凹陷,則以若干屈光度表示,每3個屈光度相當于1毫米高度。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lián)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010 82311666
400 650 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