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褥瘡被認為是病房護理的問題,目前的研究已顯示手術也是引起褥瘡的危險因素,褥瘡在住院患者中的發(fā)病率為1%~11%,而在手術患者中則高達4.7%~66%.因此,為了避免或減少術中術后褥瘡的發(fā)生,我院手術室加強了術中管理,對可引起術中皮膚損傷,導致術中術后發(fā)生褥瘡的各種危險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護理干預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典型的術中褥瘡先有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損傷,隨后累及真皮和表皮層;這些褥瘡好發(fā)于骨突起處,術后1~5天才有明顯表現(xiàn)。
1.心理應激反應
手術和麻醉均為有創(chuàng)傷性的治療,可使患者術前生理和心理處于應激狀態(tài)。馮德月等研究發(fā)現(xiàn)大手術老年癌癥患者心理應激強烈者發(fā)生褥瘡的幾率明顯高于應激反應較弱者。同時大量研究和臨床觀察已證實,應激狀態(tài)下的心理反應,特別是較嚴重消極反應,可誘發(fā)和加重現(xiàn)有疾病,造成病人的脆弱易感狀態(tài),并在其他因素共同影響下導致新的疾病。
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知和應對能力,有助于緩解其術前焦慮等不良反應。巡回護士于術前1d到病房進行術前訪視,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回答患者的各種疑問,同時通過圖文并茂的教育手冊,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輔助術前體位擺置的訓練,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與手術有關的知識,鼓勵患者及家屬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給予有力的精神支持,減輕病人的不良反應。
2.體位壓迫
因手術方式的要求,經(jīng)常需要病人的肢體長時間維持一定的體位。長時間的體位壓迫及維持體位所需的固定器壓迫骨隆突處的皮膚,均可引起皮膚潮紅、顏色變深,甚至出現(xiàn)小水泡。
護理干預:在手術時間長短不可控制的情況下,我們應做好術前的防護工作。選用質地柔軟的手術床墊,注意各種臥位受壓皮膚的保護。對于年老體弱、骨隆突處特別明顯及皮膚情況差的病人,可適當使用安普貼或厚棉墊進行保護。同時,護士應提高專業(yè)技能,熟練配合手術,幫助醫(yī)生盡快完成手術。
3.消毒液灼傷
在麻醉部位或手術部位消毒時,因消毒液流淌蓄積于身體的某個部位,造成長時間的浸泡與壓迫,可引起局部皮膚的灼傷,表現(xiàn)為皮膚顏色的改變、脫皮甚至疼痛。
護理干預:加強皮膚消毒的管理,要求醫(yī)生掌握好消毒液的量,避免沾染過多,以防止消毒液流向身體的低處,造成皮膚灼傷。如果發(fā)現(xiàn)有此種情況發(fā)生,應及時擦拭。如為含碘消毒液,則應及時脫碘。顏面部、會陰部、黏膜消毒時應選用較為溫和的消毒液。頭顱手術時,應用手術粘貼膜將外耳道、眼睛保護好,以防消毒液不慎滴入。
4.體溫的變化與潮濕的刺激
體溫高時,為了冷卻體表而過度出汗,周圍皮膚溫度增加,皮膚在床單上浸漬和摩擦的可能性增大;相反,體溫過低時,機體外周血液循環(huán)降低,由于受壓或血液供應減少,易形成褥瘡。環(huán)境溫度、手術刺激等因素引起汗液增多,手術切口滲出液、沖洗液等浸濕布單,使液體蓄積在身體下方。經(jīng)長時間的浸泡,可引起皮膚保護性油脂喪失,導致皮膚濕潤、顏色發(fā)白。且目前手術床鋪置的床單多為具有良好防滲透性的一次性無菌中單,其相對于棉制中單較為粗糙,潮溫使皮膚粘貼于一次性中單上,皮膚易受到壓迫和摩擦的影響,摩擦力、剪力、切實力相對增加,存在可能引起皮膚損傷的危險。
控制好手術間的環(huán)境溫度及濕度,使病人感到舒適。手術過程中要保持手術單的干燥,有滲出液、沖洗液時應及時用吸引器吸盡,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如滲濕中單應及時加鋪無菌中單。對于術中需降溫或要沖洗的病人,我們在非手術區(qū)的裸露皮膚處加蓋棉墊,用于保暖與防濕,并可隨時更換。
5.其他
年老體弱、營養(yǎng)不良等也是引起術中褥瘡發(fā)生的高危因素。因此,在圍手術期要加強預防措施,避免術中褥瘡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