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本品為藤黃科植物藤黃莖干中取得的膠質(zhì)樹脂。
【炮制】于大塊豆腐中間挖一不透底的槽洞,藤黃放槽洞中,置適宜容器內(nèi)蒸3~4小時,直到藤黃熔成汁,取出,放涼,棄去豆腐,干燥。
每藤黃100kg,用豆腐300~800kg.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成品性狀】本品呈圓柱形、圓筒形或不規(guī)則的塊狀物,直徑2.5~4cm,長可達16cm,表面紅黃色或橙黃色,外被黃綠色粉霜,握之微粘手。質(zhì)脆易斷,斷面光滑,呈紅黃色或橙紅色,具有蠟樣光澤,有的中央有空腔。無臭,味辛。
【規(guī)格要求】本品為黃褐色或棕褐色碎塊,溶于水中呈鮮黃色,無雜質(zhì)。
【鑒別】(1)取本品粉末少量,加水攪勻成黃色乳濁液,滴加10%氫氧化鈉溶液,顯橙紅色或紅色。
?。?)取本品粉末20mg,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藤黃對照藥材20m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二乙胺(15∶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分別置日光及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與歸經(jīng)】酸、澀,有毒。歸胃、大腸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消腫,解毒,殺蟲。用于癰疽腫毒,跌撲損傷,燙火傷,頑癬惡瘡。
【炮制目的】本品與豆腐同蒸后,其有毒成份可被吸去一部分從而減輕毒性。
【用法與用量】外用,研末調(diào)敷,磨汁涂或熬膏涂。內(nèi)服,入丸劑(制藤黃0.03~0.06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備注】1、本品有大毒,應遵照《醫(y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管理、使用。
2、僅供外用,禁止內(nèi)服。
3、炮制中注意勞動保護,炮制后的豆腐不可食用應深埋。
4、炮制時要用老豆腐,嫩(水)豆腐易溶化,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