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針灸推拿 > 其他 > 正文

推拿與經脈

2009-11-11 14:50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預約>> 有問必答>> 報考測評>>

  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其中手三陽經、足三陽經和手三陰經、足三陰經構成的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tǒng)的主體,奇經八脈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lián)系,調節(jié)十二經脈的氣血,是十二經脈系統(tǒng)的補充,十二經脈的名稱是根據臟腑、手足、陰陽而定的,分別隸屬于十二臟腑,結合其在手足循行時內外、前中后位置的不同,根據陰陽學說予以命名。

  手三陰經包括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包括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包括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包括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十二經脈的分布規(guī)律是左右對稱,縱貫全身。六條陰經行于四肢的內側,太陰在前,少陰在后,厥陰在中,隸屬于五臟和心包;六條陽經行于四肢的外側,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陽明在前,太陽在后,少陽在中,隸屬于六腑。

  臟與腑有表里相合的關系,十二經脈內屬于臟腑,據此十二經脈的陰經和陽經有表里絡屬的關系。即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里;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相表里;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相表里;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相表里;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里;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相表里?;楸砝锏年幗浐完柦浽隗w內通過經脈循行互有屬絡,在四肢通過絡脈的銜接加強了表里經之間的聯(lián)系?;楸砝锏慕浢}在生理上相互聯(lián)系、病理上相互影響、治療上相互為用。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十二經脈構成“陰陽相貫,如環(huán)無端”的氣血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循行走向是手三陰經從胸走手,交手三陽經;手三陽經從手走頭,交足三陽經;足三陽經從頭走足,交足三陰經;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交手三陰經。陰經與陽經多在四肢部交接,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同名陽經在頭面部交接,手足三陰經在胸部交接。其氣血流注按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規(guī)律循環(huán)往復。

  奇經八脈包括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奇經八脈循行無規(guī)律,督、沖、任脈同起于胞中,督脈行于腰背正中,上至頭面;任脈行胸腹正中,上抵頦部;沖脈與足少陰經并行,環(huán)繞口唇。帶脈起于脅下,環(huán)行腰間一周。陰維脈起于小腿內側,沿腿股內側上行,至咽喉與任脈會合。陽維脈起于足跗外側,沿腿膝外側上行,至項后與督脈會合。陰蹺脈起于足跟內側,隨足少陰等經上行,至目內眥與陽蹺脈等會合。陽蹺脈起于足跟外側,伴足太陽等經上行,至目內眥與陰蹺脈等會合,沿足太陽經上額,于項后會合于足少陽經。

  奇經八脈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里關系。奇經八脈在循行中將功能相似的十二經脈聯(lián)系起來,達到統(tǒng)攝有關經脈氣血、協(xié)調陰陽的作用。如十二經脈中,六陽經均交會于督脈,故督脈為“陽脈之海”,具有調節(jié)全身陽經經氣的作用;六陰經均交會于任脈,故任脈為“陰脈之海”,具有調節(jié)全身陰經經氣的作用;沖脈與任脈、督脈及足陽明、足少陽等經有聯(lián)系,故有“十二經之海”、“血海”之稱,為總領諸經氣血的要沖,具有調節(jié)十二經氣血的作用。帶脈約束聯(lián)系縱行軀干部的諸條足經,使經氣通暢。陰、陽蹺脈分主一身左右之陰陽,濡養(yǎng)眼目,司眼瞼的開合和下肢的運動。陰、陽維脈分別維系手足三陰經、手足三陽經,主管一身之表里。同時,奇經八脈的另一個作用是對于十二經脈的氣血有蓄溢調節(jié)作用,當十二經脈氣血旺盛時,可蓄積于奇經八脈,需要時又能滲灌供應十二經。

  奇經八脈中,督脈、任脈各有其所屬腧穴,故常與十二經脈相提并論,合稱為十四經。其余各脈的腧穴都寄附于十四經之中。

  絡脈包括十二經脈之絡脈,任督之別絡,加上脾之大絡,共計十五條絡脈,分別以十五絡所發(fā)出的腧穴命名。十二經脈的別絡在四肢肘膝關節(jié)以下本經絡穴發(fā)出后,均走向其表里經脈。任脈的別絡從鳩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脈別絡從長強分出后,散布于頭部,左右別走足太陽經;脾之大絡從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脅。絡脈中浮行于淺表者稱為“浮絡”,遍布于全身的細小分支稱為“孫絡”。十二經絡脈溝通各組表里經脈,加強它們的互相聯(lián)系,任脈別絡溝通了腹部經氣,督脈別絡溝通了背部經氣,脾之大絡溝通了側胸部經氣。孫絡輸布氣血,以濡養(yǎng)全身組織。

  推拿是通過手法刺激體表腧穴,疏通經絡氣血,調節(jié)臟腑機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循經診斷是推拿臨床的重要診斷方法。觸診時,操作者用拇指羅紋面沿經絡路線輕輕滑動,或用拇指、食指輕輕捏拿,或用拇指羅紋面稍重按壓揉動,以探索經絡上的異常反應(如:結節(jié)、條索狀物、松弛、溫度變化等)。辨別陽性反應的經脈歸屬,即可有針對性施術治療。辨證論治是推拿臨床的核心思想,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在選用局部腧穴進行手法操作的同時,推拿十分強調循經辨證取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類的循經取穴方法臨床一直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并且循經操作是手法操作應遵循的重要原則,如一指禪推拿流派強調“推經絡,走穴道”,內功推拿流派的整體施術等,無不體現(xiàn)出在治療上應重視按經脈循行施術的辨證思想。失去了整體辨證思想、循經取穴方法,推拿也就失去了中醫(yī)特色。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