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的干燥根。主產(chǎn)于江蘇、浙江、安徽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切片。生用。
【性能】辛、苦,寒。歸肝、胃經(jīng)。
【功效】行氣止痛,解毒消腫。
【應(yīng)用】
1.胸脅、脘腹疼痛。本品辛行苦泄,主入肝胃經(jīng),能行氣疏肝,和中止痛。治療肝胃氣滯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單味服用即有效,或與香附、川楝子、佛手等同用。
2.瀉痢腹痛。本品苦寒,清熱解毒辟穢,味辛行氣止痛??扇□r品搗汁服或干品研末服,或與葛根、黃連、木香等配伍,用治夏令飲食不潔,暑濕內(nèi)阻所致瀉痢腹痛。
3.疔瘡腫毒,皮膚濕瘡,毒蛇咬傷。本品苦寒,有清熱燥濕,解毒消腫之功。治疔瘡腫毒,可單味研末,水蜜調(diào)敷,或以鮮品搗敷;若治皮膚濕瘡,可取本品煎水外洗,并研末外撒,或配伍明礬、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五倍子、爐甘石等;治毒蛇咬傷,則每與白芷配伍,內(nèi)服并外用,或與穿心蓮、蚤休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散劑每次1.5~2g,溫開水送服。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多服,過量可引起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yīng)。
【鑒別用藥】木香與青木香均有行氣止痛之功,均可用治脘腹脅肋脹痛,泄瀉或嘔吐,以及瀉痢、里急后重等癥。但二者行氣的特點不同:木香辛散苦降,芳香溫通,主入脾胃,通理三焦,而尤擅調(diào)中宣滯,脾胃氣滯而有寒者用之最宜,并可用治黃疸,疝氣疼痛等癥;青木香辛散苦泄,微寒清熱,主入肝胃,兼能解毒消腫祛濕,肝胃氣滯而兼熱者用之最宜,尤善治夏季飲食不潔所致的瀉痢腹痛。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主積聚,諸毒熱腫,蛇毒”。
2.《本經(jīng)逢原》:“治癰腫,痰結(jié)、氣凝諸痛。”
3.《本草求真》:“青木香,諸書皆言可升可降,可吐可利。凡人感受惡毒,而致胸脯不快,則可用此上吐,以其氣辛而上達也。感受風濕而見陰氣上逆,則可用此下降,以其苦能泄熱也。”
【現(xiàn)代研究】
1.化學(xué)成分:本品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馬兜鈴?fù)?,并含馬兜鈴酸、青木香酸,木蘭花堿、尿囊素、土青木香甲素及丙素等。
2.藥理作用:青木香煎劑對多種原因引起的高血壓有明顯的降低血壓作用,其所含木蘭花堿對腎性高血壓的降壓作用明顯;青木香總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綠膿、大腸、變形等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馬兜鈴酸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并能增強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研究證實,馬兜鈴酸有一定的致突變和致癌作用。
3.臨床研究:用青木香精制浸膏片(每片相當生藥6g),每次4~12片,每日3~4次,治療Ⅱ期高血壓有療效,收縮壓下降較舒張壓下降明顯(中藥藥理與臨床應(yīng)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2:19);單味青木香顆粒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炎患者30例,并與西醫(yī)三聯(lián)療法治療此病患者30例作對照,4周為1個療程。結(jié)果2組臨床有效率、HP清除率比較基本近似,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但HP根除率青木香組(86.4%)較高于三聯(lián)組(68.0%),P<0.05,有顯著性差異,服藥期間青木香組無1例有不良反應(yīng)(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1998,6:352);用青木香20g,地錦草100g水煎服,治療細菌性痢疾,有較好療效(四川中醫(yī),1990,1:31);以青木香在患處局部外用,治療五官科急性炎癥148例,治愈113例,總有效率92.6%(福建中醫(yī)藥,1958,2:33)。另有單用青木香治療潰瘍病、胃炎、胃痙攣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胃痛,以青木香局部外用治療五官科急性炎癥等。
4.不良反應(yīng):有報道嚼服鮮青木香約150g引起中毒,開始惡心嘔吐,食入即吐,繼則尿少,腹脹肢腫,導(dǎo)致急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江西中醫(yī)藥,1995,2:25)??诜罅壳嗄鞠懔鹘嗫梢姁盒膰I吐,胃納減退,口干,便秘等;靜脈注射可出現(xiàn)全身痙攣,瞳孔先大后小,肌肉松弛,呼吸抑制,最后心跳停止。中毒原因主要為治療用量過大;中毒預(yù)防首先不宜用注射劑,其次是口服劑量也不可過大。中毒救治:中毒較輕者,停止用藥,多可緩解;中毒較重,視情況隨癥處理,如出現(xiàn)呼吸麻痹,可進行人工呼吸、氣管插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