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鐎殿喒鍋撻柛娆愬灱閳ь剙鎷戠槐锟�北京正保医教科技有限公司

闁兼槒顫夐悘澶愭偋閸喐鎷遍柨娑虫嫹8.7.10

閻庣懓顦畷婊堟偋閸喐鎷遍柨娑虫嫹8.7.10

閹煎瓨姊婚弫銈呪槈婢跺﹤鎸ら柡澶婂暣濡炬椽鏁嶉敓锟�闁哄被鍎冲﹢鍛村级閸愵喗顎� >

APP:闂傚懏鍔楅~鍡涘绩鐠恒劎鎽滈柨娑虫嫹闁哄被鍎冲﹢鍛村绩鐠恒劎鎽�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臨床助理醫(yī)師 > 輔導精華 > 正文

臨床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輔導精華: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2009-07-23 16:51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是葉酸或維生素B12(VitB12)缺乏或某些影響核苷酸代謝的藥物導致細胞核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礙所致的貧血。本病的特點是細胞核發(fā)育障礙,與胞漿發(fā)育不同步,導致細胞未成熟便在骨髓中破壞,即無效生成。常表現(xiàn)為全血細胞減少伴胃腸道癥狀。維生素B12缺乏明顯時,可同時出現(xiàn)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

  本病多發(fā)生于經(jīng)濟不發(fā)達地區(qū),在較少進食新鮮蔬菜、肉類的人群中發(fā)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偏食或過長時間烹煮食品、患自身免疫性疾病、胃腸道疾病及腫瘤等,是該病的高危因素。

  根據(jù)缺乏物質的種類,本病可分為單純葉酸缺乏性貧血、單純維生素B12缺乏性貧血、葉酸和維生素B12同時缺乏性貧血。臨床上分為營養(yǎng)性巨幼細胞性貧血、惡性貧血、藥物性巨幼細胞性貧血。在我國,本病的發(fā)生以葉酸缺乏多見,維生素B12缺乏者少見,惡性貧血罕見。

  葉酸由蝶啶、對氨基苯甲酸及L-谷氨酸組成,屬水溶性B族維生素,富含于新鮮水果、蔬菜、肉類食品中,主要在十二指腸及近端空腸吸收。以下多種原因均可導致葉酸缺乏:①攝入減少:主要是食物加工不當。食物中的葉酸經(jīng)長時間烹煮,可損失50%~90%。其次是偏食,如不食肉類或極少進食新鮮蔬菜;②需要量增加:嬰幼兒、生長發(fā)育期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婦女等需要量增加而未及時補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慢性感染、溶血性疾病、某些皮膚病、腫瘤等消耗性疾病患者,葉酸的需要量也增加;③吸收障礙:腹瀉、小腸炎癥、腫瘤和手術及某些藥物影響葉酸的吸收;④利用障礙:抗核苷酸合成藥物可干擾葉酸的利用,一些先天性酶缺陷可影響葉酸的利用;⑤葉酸排出增加:血液透析、酗酒可增加葉酸排出。

  維生素B12也屬于水溶性B族維生素,又叫做鈷胺。在人體內以甲基鈷胺素形式存在于血漿,以5-脫氧腺苷鈷胺素形式存于肝臟及其他組織。人體每日所需維生素B12主要來源于動物肝臟、腎臟、肉類、魚、蛋及乳制品等。維生素B12缺乏主要有以下原因:①攝人減少:完全素食者因攝入減少導致缺乏;②吸收障礙:是維生素B12缺乏最常見的原因,可見于內因子缺乏(如惡性貧血、胃切除等)、胃酸和胃蛋白酶缺乏、胰蛋白酶缺乏、腸道疾病、藥物(如對氨基水楊酸、新霉素、二甲雙胍、秋水仙堿和苯乙雙胍等)影響、腸道寄生蟲或細菌大量繁殖消耗;③利用障礙:如先天性轉鈷蛋白缺乏。

  葉酸被人體吸收后,通過一碳基團的轉運參與體內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的代謝,是其中重要的輔酶。葉酸缺乏時,脫氧尿嘧啶核苷(dUMP)轉化為脫氧胸腺嘧啶核苷(dTMP)過程受阻,導致染色質疏松、斷裂,胞核發(fā)育停滯,細胞出現(xiàn)成熟障礙,導致無效生成?;颊叱霈F(xiàn)巨幼細胞貧血。

  維生素B12缺乏時,體內同型(高)半胱氨酸轉變?yōu)榧琢虬彼徇^程受阻,間接阻礙了DNA的合成,造成細胞巨幼樣變。另一方面,會造成神經(jīng)脫髓鞘改變,導致出現(xiàn)各種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

  一些特殊藥物,如甲氨蝶呤、6-巰基嘌呤、硫唑嘌呤、阿糖胞苷、羥基脲等,可通過多種途徑抑制細胞DNA的合成。此時盡管體內葉酸和維生素B12不缺乏,也可造成巨幼細胞貧血。

  一、臨床癥狀

  1.癥狀:①血液系統(tǒng)表現(xiàn):起病緩慢,常有面色蒼白、乏力、耐力下降、頭暈、頭昏、心悸等貧血癥狀;②消化系統(tǒng)表現(xiàn):食欲不振、惡心、腹脹、腹瀉或便秘;③神經(jīng)系統(tǒng)表現(xiàn)和精神癥狀:對稱性遠端肢體麻木、深感覺障礙,共濟失調或步態(tài)不穩(wěn),味覺、嗅覺降低,視力下降、黑蒙征;重者可有大、小便失禁。葉酸缺乏者有易怒、妄想等精神癥狀。維生素B12缺乏者有抑郁、失眠、記憶力下降、譫妄、幻覺、妄想甚至精神錯亂、人格變態(tài)等。

  2.體征:常有面色蒼白;口腔黏膜萎縮,舌乳頭萎縮、色紅,舌面呈“牛肉樣舌”,可伴舌痛;少數(shù)病例可出現(xiàn)錐體束征陽性、肌張力增加、腱反射亢進;胃腸道黏膜萎縮;由于營養(yǎng)不良而發(fā)生眼瞼水腫,下肢呈壓陷性水腫,嚴重者出現(xiàn)腹腔積液或多漿膜腔積液,黃疸,易感染及出血傾向;少數(shù)病例由于髓外造血而發(fā)生肝脾腫大。

  3.并發(fā)癥:①心力衰竭:嚴重的貧血可使心肌缺氧而發(fā)生心力衰竭。②出血:由血小板減少及其他凝血因子缺乏導致,不少見。③痛風:嚴重的巨幼細胞貧血可見骨髓內無效造血引起的血細胞破壞亢進,致使血清內尿酸增高,引起痛風的發(fā)作,但極為罕見。④精神異常:嚴重的巨幼細胞貧血不僅可發(fā)生外周神經(jīng)炎,亦有發(fā)生精神異常者。⑤溶血:部分病人可在發(fā)病過程中出現(xiàn)溶血(可能與巨大紅細胞變形運動障礙有關),加重貧血。

  二、實驗室檢查

  1.血象:呈大細胞正色素性貧血,紅細胞大小不等,以大紅細胞為主,中心淡染區(qū)消失, 有大橢圓形紅細胞、點彩紅細胞等;MCV、MCH均增高,MCHC正常;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可正?;蜉p度增高;中性粒細胞核分葉過多,亦可見巨型桿狀核粒細胞;可見巨大血小板。嚴重者全血細胞減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躍,各系細胞均有巨幼樣變。紅系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各階段細胞體積均較正常增大,胞漿較胞核成熟,即“幼核老漿”;粒系也有巨幼變,以晚幼和桿狀核粒細胞明顯,成熟粒細胞分葉過多;巨核細胞體積增大,分葉過多,血小板生成障礙。骨髓鐵染色常增多。

  3.血清維生素B12測定:血清維生素B12正常值為150~664pmol/L(200~900 pg/ml),低于74pmol/L(100pg/ml)表示有維生素B12缺乏。

  4.血清葉酸及紅細胞葉酸含量測定:血清葉酸正常水平約為5.7~45.4nmol/L(2.5~20ng/ml)。紅細胞葉酸正常范圍317.8~567.5nmol/L(140~250ng/ml),低于227nmol/L (100ng/ml)表示存在葉酸缺乏。

  5.內因子抗體測定:為惡性貧血的篩選方法之一。陽性結果者應進一步做維生素B12吸收試驗。

  6.維生素B12吸收試驗(schilling test):可明確維生素B12缺乏是否由內因子缺乏導致,抑或與腸道菌群過量繁殖有關。

  7.血清高半胱氨酸和甲基丙二酸水平測定:血清高半胱氨酸正常值為5~16μmol/L,在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時均可增高,達50~70μmol/L;血清甲基丙二酸僅在維生素B12缺乏時升高,可達3500nmol/L。

  三、診斷依據(jù)

  1.有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的病史,如攝入不足(偏食、營養(yǎng)不良),吸收障礙(胃次全切除、嚴重胃炎),需要增加(如妊娠、溶血)。

  2.除一般貧血癥狀外可有舌炎、消化道癥狀、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及體征。

  3.血象呈大細胞性貧血,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骨髓象出現(xiàn)典型巨幼樣改變。血清維生素B12及葉酸水平減低。

  4.若無條件測血清維生素Bl2和葉酸水平,可予診斷性治療。葉酸或維生素B12治療1周左右網(wǎng)織紅細胞上升者,應考慮葉酸或維生素Bl2缺乏。

  5.需除外某些藥物(如抗代謝類藥物、苯妥英鈉、巴比妥鹽)的影響、紅白血病、鐵粒幼細胞貧血、溶血性貧血及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

  四、容易誤診的疾病

  1.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骨髓可見巨幼樣改變等病態(tài)造血現(xiàn)象,葉酸、維生素B12水平不低,一般抗貧血治療無效。

  2.急性紅白血?。汗撬柚屑t系>50%,且表現(xiàn)為核染色質呈巨幼趨勢。但同時非紅系有核細胞中原始粒細胞(或原始+幼稚單核細胞)>30%。

  3.有紅細胞自身抗體的疾?。喝鐪乜贵w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Evans綜合征、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不同階段的紅細胞可因抗體附著“變大”,又有間接膽紅素增高,少數(shù)患者尚合并內因子抗體,故極易與單純葉酸、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細胞貧血混淆。其鑒別點是此類患者有自身免疫病的特征,用免疫抑制劑方能顯著糾正貧血。

  4.合并高黏滯血癥的貧血如多發(fā)性骨髓瘤,因M蛋白成分黏附紅細胞而使之呈“緡錢狀”,血細胞自動計數(shù)儀測出的MCV偏大,但骨髓中可見骨髓瘤細胞,免疫球蛋白檢測可見異常增高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清蛋白電泳可見M帶。

  五、治療原則

  1.病因治療:有原發(fā)病(如胃腸道疾病、自身免疫病等)者,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焕^發(fā)于藥物者,應酌情停藥或換藥;改正偏食及不正確的烹調習慣。

  2.補充缺乏的營養(yǎng)物質:①葉酸缺乏:口服葉酸,5~10mg/次,每日3次。胃腸道吸收不良者可肌注四氫葉酸鈣5~10mg/次,每日1次。用至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即可停藥,若無基礎疾病,一般不需維持治療;如同時有維生素B12缺乏,則必須同時注射維生素B12,否則可加重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②維生素B12缺乏:肌注維生素B12,100μg/次,每日1次,或200μg/次,隔日1次。無吸收障礙者可口服腺苷B12,每次500μg,每日3次。直至血紅蛋白恢復正常。若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表現(xiàn),治療維持半年到l年;惡性貧血患者,需終生治療。單純維生素B12缺乏者,如單用葉酸治療會加重維生素B12缺乏,導致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加重。③嚴重巨幼細胞貧血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低鉀血癥,主要由于大量血鉀進入新生成細胞造成。尤其在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納差者,應注意及時補鉀。

  六、預后

  本病預后與原發(fā)病有關。多數(shù)患者在正確治療后臨床癥狀迅速改善,但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恢復較慢或不恢復。原發(fā)病控制較差者,治療效果不理想。預防應從改善膳食結構及糾正不良烹調習慣著手,對高危人群可予適當干預措施,如嬰幼兒及時添加輔食;青少年和妊娠婦女多補充新鮮蔬菜,亦可口服小劑量葉酸或維生素B12預防;應用干擾核苷酸合成藥物治療的患者,應同時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

臨床醫(yī)師公眾號

距離2025臨床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臨床醫(yī)師腎小球疾病考點2
【直播】臨床醫(yī)師腎小球疾病六大考點

直播時間:2月4日 19:30-20:30

直播主題:臨床腎小球疾病六大考點2

直播老師: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