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性味】苦、澀、涼。
【歸經(jīng)】肺;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補腎澀精;健脾利濕;補充痰止咳;清熱解毒。主治腎虛;遺精;遺尿;尿頻;白濁;帶下;泄瀉;痢疾;水腫;小兒疳積;咳嗽氣喘;跌打損傷;目赤腫痛;癰瘡腫毒;毒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燉肉。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搗敷。
【注意】咳嗽兼表寒者慎服。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治瘡瘍腫毒,散瘡癰。
2.《質問本草》:治跌打損傷,煎之而蒸,能散瘀血。
3.《分類草藥性》:治紅崩,白帶,痢癥。
4.《福建民間草藥》:益肝,明目,利尿,解熱。
5.《貴州民間藥物》:治刀傷,收脫肛,療黃疸,舒筋活血。
6.《四川中藥志》:治虛弱遺尿,男子白濁,女子白帶,陰虛氣弱,通乳汁,療疳疾。
7.《湖南藥物志》:清熱,收斂,祛風,殺蟲。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治疝氣。
8.《閩東本草》:潤肺,養(yǎng)陰,益肝,滋腎。治夜盲,盜汗,遺精,腰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