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2月24日 19:00-21:00
詳情12月31日 14:00-18:00
詳情便血是常見癥狀與體征的一種。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醫(yī)學教育網編輯經過多方搜集整理有關內容如下:
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門排出稱便血(hematochezia)。便血顏色可呈鮮紅、暗紅或黑色(柏油便)。少量出血不造成糞便顏色改變,須經隱血試驗才能確定者,稱為隱血便。
一、常見病因
(一)上消化道疾病
食管靜脈曲張破裂、消化性潰瘍、急性胃黏膜病變、食管及胃癌等。
(二)小腸疾病
腸結核病、腸傷寒、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Crohn病、小腸腫瘤、小腸血管畸形、空腸憩室炎或潰瘍、Meckel憩室炎或潰瘍、腸套疊等。
(三)結直腸疾病
急性細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腸結核、潰瘍性結腸炎、Crohn病、結腸息肉及息肉病、結腸癌、缺血性結腸炎、抗菌藥物相關性腸炎、憩室炎、放射性腸炎、白塞病、直腸孤立性潰瘍、直腸肛門損傷、痔、肛裂、肛瘺等。
(四)感染出血
腸傷寒、副傷寒、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重癥肝炎、敗血癥、血吸蟲病、鉤蟲病等。
(五)全身性疾病
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血友病、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維生素C及維生素K缺乏癥、肝臟疾病等。
二、不同出血量的病理生理改變
嘔血前常有上腹不適及惡心,隨后嘔吐出血性胃內容物。嘔出血液的顏色,視其出血量的多少及在胃內停留時間的久暫而不同。出血量多且在胃內停留時間短,則血色鮮紅或混有凝血塊,或為暗紅色;當出血量較少或在胃內停留時間長,則因血紅蛋白與胃酸作用形成酸化血紅蛋白,嘔吐物可呈咖啡渣樣棕褐色。嘔血的同時因部分血液經腸道排出體外,可形成黑便。成人消化道出血大于5ml,可出現(xiàn)大便隱血陽性。出血達50~70rnl以上可發(fā)生黑便。上消化道短時間內出血達250~300ml,可以引起嘔血。出血量不超過400ml循環(huán)血容量的減少可很快被肝脾貯血和組織液所補充,并不引起全身癥狀。出血量超過400ml,小于1000ml時,常表現(xiàn)為頭暈、乏力、出汗、四肢冷、心慌、脈搏快等。若出血量達全身血量的30%~50%(約1500~2500m1)即可出現(xiàn)急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表現(xiàn)為脈搏頻數(shù)微弱、血壓下降、呼吸急促及休克等。血液學改變,最初可不明顯,隨后由于組織液的滲出及輸液等情況,血液被稀釋,血紅蛋白及紅細胞可逐漸降低,故出血早期不能僅根據(jù)血液學的改變來判斷出血量,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計數(shù)及紅細胞比容只供估計出血量的參考。
三、臨床表現(xiàn)
便血的顏色、性狀與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及在腸道停留的時間有關。上消化道或高位小腸出血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紅細胞破壞后,血紅蛋白中的鐵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成硫化鐵,故糞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黏液而發(fā)亮,類似柏油,故又稱柏油便(tarrystool)。若短時間(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1000ml,則大便可呈暗紅色,易與下消化道出血混淆;低位小腸或右半結腸出血,一般為暗紅色或果醬色。若量少、速度慢,在腸道停留時間較長(超過14小時)時,大便亦呈黑色,注意不要誤診為上消化道出血。左半結腸出血,若量多,則呈鮮紅色;若量少、停留時間長,則呈暗紅色,糞便可全為血液或與糞便混合。血色鮮紅不與糞便混合,僅粘附于糞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有鮮血滴出或噴射出者,提示為肛門或肛管疾病出血,如痔、肛裂或直腸腫瘤引起的出血;阿米巴性痢疾的糞便多為暗紅色果醬樣的膿血便;急性細菌性痢疾為黏液膿性鮮血便;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可排出洗肉水血樣糞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細致觀察血性糞便的顏色、性狀及氣味等對尋找病因及確立診斷有幫助。少量的消化道出血,無肉眼可見的糞便顏色改變者稱為隱血便,隱血便須用隱血試驗才能確定。可無自覺癥狀或僅有貧血。
食用動物血、豬肝等也可使糞便呈黑色,但免疫法查大便隱血為陰性。服用鉍劑、鐵劑、炭粉及中藥等藥物也可使糞便變黑,但一般為灰黑色無光澤,且隱血試驗陰性,可資鑒別。
四、伴隨癥狀及意義
1.腹痛
(1)下腹痛時排血便或膿血便,便后腹痛減輕者,多見于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性痢疾等疾病。
(2)若為老年人,有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病史,于腹痛后出現(xiàn)便血,應考慮缺血性腸病的可能。
(3)慢性反復上腹痛、且呈周期性與節(jié)律性,出血后疼痛減輕者,見于消化性潰瘍。
(4)上腹絞痛或有黃疸伴便血者,應考慮肝、膽道出血。
(5)腹痛伴便血還見于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腸套疊、腸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
2.里急后重
肛門重墜感,似為排便未凈,排便頻繁,但每次排血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見輕松,提示為肛門、直腸疾病,見于痢疾、潰瘍性結腸炎及直腸癌等。
3.發(fā)熱
便血伴發(fā)熱常見于傳染性疾病或惡性腫瘤,如敗血癥、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胃癌、結腸癌等。
4.全身出血傾向
便血伴皮膚黏膜出血者,可見于急性傳染性疾病及血液疾病,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過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5.皮膚改變
皮膚有蜘蛛痣及肝掌者,便血可能與門脈高壓有關。皮膚與黏膜出現(xiàn)成簇的、細小的呈紫紅色或鮮紅色的毛細血管擴張,提示便血可能由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所致。
6.腹部腫塊、便血伴腹部腫塊
應考慮結腸癌、腸結核、腸套疊、Crohn病及小腸良、惡性腫瘤等。
以上“便血的相關介紹”的文章由醫(yī)學教育網編輯為您搜集整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
12月24日 19:00-21:00
詳情12月31日 14:00-18:00
詳情